胸懷是由委屈撐大的(三篇)
小學時,常被一位女同學欺負,她媽媽在村里很潑,她遺傳了她媽。有一次見我哭著回家,母親就去找了她的家長一回,結果可想而知,在母親的無奈嘆息中,我決定在學習上超過她!小學畢業時,她沒能考上初中,在對我們的羨慕中,她灰溜溜地回校“復讀”。出于同情,我竟原諒了她,人在做天在看,真實的學習成績,對她已有了懲罰。
沒有不委屈的人生,沒有不挨揣的生活,唯有戰勝唯有超越,委屈可撐大胸懷,傷痛可墊高眼界。
我剛在論壇發帖時,曾被數次圍攻,有網友罵我寫得如何如何地爛,有網友說我寫得如何如何地空洞無趣。對于罵我的話我不接不理,在沉默中默默努力;對于批評我的話我虛心接受,努力改變堆砌詞藻的毛病,并對他們說“請允許我慢慢進步。”十年后,我所發的帖子呈螺旋式進步,那些罵我的網友早沒有了影子,那些指點我的網友也不見了蹤影,而我和我的帖子一直在線。
哪個生活圈子沒有歧視與欺凌?先接受這些歧視與欺凌,讓自己的胸懷開闊,讓自己的能力增強,遠遠地把他們甩到背后,他們想整你也夠不著了。唾沫淹死的是不前進的身,流言擊毀的是站不直的心。在實力上超過他們,在時間熬過他們,你就贏了。
煎餅卷
上學時拿飯,母親常為我們烙煎餅卷,有芝麻餡的,有菜餡的。這芝麻餡的是焙好的芝麻,放少許鹽,搟碎,均勻地撒在煎餅面,卷起來烙得黃而脆;菜餡的是白菜心和碾碎的花生,把二者炒熟,薄薄地攤在煎餅上,烙得脆而黃。我較為喜歡菜餡的,有菜有花生格外地香。帶到學校后,我先吃菜餡的,再吃芝麻餡的,讓一周的伙食搭配得富有知足。
我仍清晰地記得,母親坐在鏊子窩里烙煎餅卷的場景:被煙嗆被冷風吹被濕柴為難被熱浪侵襲,為了我們,母親就那么忍著忙著期待著。可我的學業,只能是攤煎餅的水平,怎么也烙不出煎餅卷的深層香。
成了塵世間的平庸客后,仍有閱讀的習慣,仍有書寫的沖動。于是鋪開軟抄本,一頁頁攤心事曬心扉。常被恥笑的煙嗆出淚,常被偏見的風吹得瑟縮,常被挫敗裹得透不過氣來,也被枯坐弄得心灰意懶。我學著母親的樣子,隱忍著恪守著,也期待著。慢慢地,我能把字詞組成段落了,我能把段落連成篇了。
當練得拿出手了,我建立了博客,一小篇一小篇地“攤煎餅”;當攢夠了勇氣后,我用郵箱學著向紙媒投稿,零星發表的,是我烙出的煎餅卷——生活隨筆是菜餡的,詩意意象的是芝麻餡的。
淑女與紳士
幾年前,一位工友說另一位工友Q,Q想把女兒培養成淑女,因為Q的女兒學習好,考了一個好大學,且會彈鋼琴。我在一旁說,像我們這般家庭,剛過溫飽線,淑女是培養不出來的,當然,孩子的孩子是可以培養出淑女的。人說培養貴族需要三代人,培養淑女也該兩代人吧。其中有位工友大力反駁,說這是偏見是偏激,我笑笑,不再答。
所謂的淑女,不是學習好上個好大學就有女性魅力了,也不是會彈個鋼琴就是琴棋書畫了,這是儀容配搭、言行談吐、行為習慣,家庭教養以及文化領悟能力等各方面的綜合。平常人家的孩子,能做到“淑女一些”是蠻可以的。
單位里有位開大車的司機,掙了不少的錢,一身的名牌,兩手戴了好幾枚戒指,一張嘴滿是臟話,指甲縫里全是污垢,平時不是找三陪就是換小三,夫妻關系緊張,這不,在酒桌前,正把一口痰吐到了窗外。 這樣的人只能是暴發戶,想升級為紳士,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小家碧玉與淑女不是一個概念,土豪與貴族不在一個檔次。過去流行一句話,“我奮斗了十八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如今這句話已改為,“我奮斗了十八年,還是不能和你一起喝咖啡”,這里面差的不單單是資產,更有修為。接受自己的家庭出身,從自己開始,向淑女向紳士努力,做不了淑女成不了紳士,也許能做大家閨秀的奶奶或貴族的老爺爺吧。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