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一年一度的義賣又開始了。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老師們喜在心頭。
所謂義賣,名義上是將自己家沒用的東西拿出來到學校來賣給有需要的同學,然后再悉數上交,由學校作為善款捐給相應地區。
看起來很平常的商業活動,在孩子們活躍的大腦下,突然變得有幾分趣味。
(一)
據說最后的交易額要分班排名,所以各個班都拿出了看家本領。有的cosplay,有的現場音樂會,也有的吆喝著:走過路過不要錯過。更不用說各個班的海報宣傳、橫幅制作,都是出自本班的一些小畫家之手。不得不承認,有些畫得是真不錯。想想以后要學市場營銷、要做產品推廣,是不是都有了最直觀的認識?
(二)
說是義賣,實際上為了沖刺排名,比拼最后銷售額。孩子們也是想盡了辦法。有的從家里媽媽的化妝盒、衣帽間、首飾架上偷偷摸摸拎了些東西出來,要知道這些孩子不是非富即貴,而是又富又貴。賣的東西自然都是很貴的,許多學生也不一定買得起。還有的學生直接從批發市場進來一批娃娃,現場賣貨賺差價。當然,更有甚者 托同學從江西景德鎮寄瓷器、從西安寄紀念品,總之人脈用盡、腦洞大開。為他們的用心點贊。
(三)
有些生意人是天生的。
據說有個高一的孩子賣了一個包給初一的孩子,120元。結果后來初一的小孩反悔了,他直接說退貨要收50元手續費。初中小孩便答應了。巧的是,轉身他又將這包120元賣出去了。一換一轉,凈賺50,還不用上交,這周零花錢又有了。
(四)
有些孩子理財的思路也是天生的。
最后有的班一個下午賣了2000多。有的同學建議,只上交1000給學校,留1000給班級做班費。只想給他點個大寫的贊,商人思維初露鋒芒。與此同時,許許多多單純的小孩估計一分不剩全部上交,就像小時候的我,母親給錢從來都是全部一分不留,而當自己要花錢時又得辛苦去要。沒有未雨綢繆的思路,也沒有合理分配資源的意識。
(五)
當然也有不符合主流文化滴,孩子們的污術等級已經讓老師們自愧不如。閑話少說,請直接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