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生母早年亡,
繼母又生小兒郎。
天寒要吃鮮活魚,
脫衣臥冰暖化涼。
冰下躍出兩條鯉,
回家孝敬繼母娘。
【臥冰求鯉】
這是一則古老的民間傳說故事。最早出自干寶的《搜神記》,講述晉人王祥冬天為繼母在冰上捕魚的事情,被后世奉為孝道經典故事。2006年12月入選山東省民間文學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王祥(184-268),字休征,瑯琊臨沂人,西晉大臣。王祥因孝名和功績被加官晉爵,王祥隱居二十余年,后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壽終八十四歲,其孝名為歷代所傳唱。
【原文】
《搜神記》卷十一
王祥字休征,瑯邪人。性至孝。早喪親,繼母朱氏不慈,數譖之。由是失愛于父,每使掃除牛下。父母有疾,衣不解帶。母常欲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將剖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之而歸。母又思黃雀炙,復有黃雀數十入其幕,復以供母。鄉里驚嘆,以為孝感所致焉。
【譯文】
晉朝的王祥,早年喪母,繼母朱氏并不養他,常在其父面前數說王祥的是非。他因而失去父親之疼愛,總是讓他打掃牛棚。父母生病,他忙著照顧父母,連衣帶都來不及解。一年冬天,繼母朱氏生病想吃鯉魚,但因天寒河水冰凍,無法捕捉,王祥便赤身臥于冰上,忽然間冰化開,從裂縫處躍出兩條鯉魚,王祥喜極,持歸供奉繼母。繼母又想吃烤黃雀,但是黃雀很難抓,在王祥擔心之時,忽然有數十只黃雀飛進他捕鳥的網中,他大喜,旋即又用來供奉繼母。他的舉動,在十里鄉村傳為佳話。人們都稱贊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有詩頌曰: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臥冰模。
【完整故事】
王祥十九歲喪母,父親再娶。后母處處找王祥的麻煩,對王祥惡言惡語。后母經常對著丈夫數說王祥的不是,王祥與父母之間,變得越來越難相處;可是王祥還是照樣兒,不但更愛父母,也更小心照顧父母。
一個冬天的早晨,后母突然想吃活魚。她說:"阿祥,你去釣一、兩條活鯉魚回來,我很想吃。真的,我一定得吃到活鯉魚。"王祥很聽話,拿了釣竿就出去了。他走啊,走啊,并沒覺得北風呼呼,烏云重重。可是,他走到平日釣魚的地方,才發現整條河全都結冰了。他想, "我怎么能釣到媽媽要的鯉魚啊?我不能再到更遠的地方去找了,因為媽媽今天就要,我非得釣到鯉魚不可。"他四下望望,只看到雪片已開始紛紛落下,白茫茫地,連小麻雀都不見一只。 "哦,我怎樣釣得著魚呢?但我又不能不釣,她是媽媽,我是兒子,兒子的責任,就是不管在任何情形下也得使媽媽開心。可是現在風雪交加,我怎么辦呢?我能止住雪不落嗎?我能讓冰融化嗎?"
他苦思了很久,忽然心中一動,想道:不如我臥在冰上,也許我體溫會使冰塊融化,那么我就可以抓到魚了。于是他脫下厚實的衣服,赤裸著上身,臥在冰上。 "啊!老天!好冷,好冷……"他的牙齒上下打顫, 一直抖個不停,但他緊閉嘴唇,咬緊牙關,下了最大的決心,臥在冰上不肯起來。當他的背部凍得麻木時,就轉過身,用肚皮臥在冰上。像這樣來回轉換了多次,忽然他聽到冰在他身體下發出進裂的聲音。
奇跡真的出現了,王祥躺臥的地方,忽然破了一個洞口,從洞口躍出了兩尾鯉魚。王祥看傻了。他不相信他的眼睛,大喊: "魚,魚,活魚,從水里跳出來?是真的嗎?我不是作夢吧?"他站起來,連打了幾個噴嚏,慌忙穿上衣服,看著那兩條在冰上蹦跳的鯉魚,說道: "哦!謝謝老天,老天真是萬慈萬恩!我母親可真有福氣!"
到家之后,王祥把兩條鮮魚交給媽媽說:"我很高興釣到了魚,沒有讓您失望。"可是,他剛說完這句話,就昏倒在地。
后母看到王祥臉色發白,膚色轉青,整個身體凍得像根冰柱一樣,可嚇壞了。這時她才良心發現說:"哦!看我害得他多苦。我為什么要差遣他去釣魚呢?"
后母趕快生起火來給他取暖,又用力搓揉他的全身。過了好久,他才醒過來。
王祥從那時候開始,得到了一個好媽媽。
據說:每年冬天河水結冰時,在王祥臥冰求鯉的地方,還可以清清楚楚看到一個躺臥著的人體印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