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古代能進入后宮給皇帝當妃子的女人并不多。皇帝有權精選全國女孩中的精華入宮為其服務。被選中的女孩入宮前都要接受嚴格的身體檢查。皇家會對其年齡、生理、心理等各方面情況進行了解、測試。
體檢時,每一道程序都十分仔細。容貌嬌好,身材秀長,生理上更容不得有半點瑕疵,即便皮膚上長了一顆小黑痣,都會被淘汰掉。
采選女孩年齡下限最低11歲
對采選進宮的女子,首先在年齡上有明確的要求。東漢時要求,13歲以上,20歲以下。
但各朝要求不盡一致。三國時吳主孫皓要求,“十五六歲簡閱”;南北朝時北齊要求年14歲以上,20歲以下;明太祖朱元璋時則要求15歲以上,20歲以下,最小不能低于13歲。
古代供皇帝選妃的宮女
中國男人似乎都有一種處女情結,這就是過去常說的“老牛吃嫩草”性心理。一般說來,13歲以上是女孩子月經初潮前后,正是花季年齡,這個年齡段的女孩符合皇帝的心態。
但也有喜好幼女把采選女孩的年齡下限定在11歲的,明世宗朱厚熜便干過這種事情。雖有朱元璋的“15歲以上”祖令限制,但是變態的朱厚熜根本不考慮?!睹鲿酚涊d,明穆宗朱載垕在隆慶三年(公元1569年)便選300名13歲至16歲民間淑女進宮,這還算正常的。朱載垕的前任、明世宗朱厚熜則征選11歲至16歲淑女入宮,而且選過多次。據說,朱厚熜是聽信道士之言,目的是采女孩初潮時經血煉制壯陽丹服用,好端端的小姑娘(有的才11歲?。。?,還未到自然來月經的時候,便被施以催經術,強行采經血。....
? ? ?很顯然,采選時對女孩的年齡要求,僅是最基本的條件,但不是主要條件。容貌和人品才是評判的兩個主要尺度。容貌指的是生理條件,而人品則是主觀的東西。通常情況下,皇帝對妃子的生理條件特別在意。
皇帝的妃子進宮要不要體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古代皇帝選妃宮女身形檢查
東漢光武帝劉秀當政時,派朝中大臣下去幫他物色后宮。《后漢書·皇后紀》(卷10)記載:
(劉秀)遣中大夫與掖庭丞及相工,于洛陽鄉中閱視良家童女,年十三以上,二十以下,姿色端麗,合法相者,載還后宮,擇視可否,乃用登御。
這里的“擇視可否”,就包含體檢程序。當時,凡是被相中的女孩都是有姿色的,最后統統用車子拖到后宮里進行挑選。挑選后,還要再來一番擇選,主要進行生理檢查,看其是否是處女,生理上是否有缺陷,挑出最最漂亮的女孩供皇帝御幸
? ? ? ? 初選時,僅從外表上大概檢查了一下,由太監負責。100名一組,按年齡大小站好。太監從她們面前走過,高一點的,矮一點的,胖一點的,瘦一點的,全都不要,這樣被涮去了1000人。
第二天,進行五官檢查,仍由太監負責。與頭一天那樣,百名一組站好,細看每一女孩的耳、眼、嘴、鼻、頭發、皮膚、腰圍、肩寬等,有一地方不合格者,哪怕身上長顆黑痣,都要淘汰。又讓女孩報家門,聽其聲音如何,是不是結巴子。這樣,又涮去了2000人。
第三天,借用工具測量身體是否符合比例,看其氣質如何。凡是手腕粗短的,腳趾肥大的,舉止輕浮的,都不能過關。這樣,再被涮去1000人。
第四步--“裸檢”。余下的1000名女孩全部召入宮中,以備后宮之選。由年老的女宦官帶到密室,摁摁乳房,查看長得挺不挺;聞聞腋下,有沒有狐臭。最后摸遍全身,試試長得是否發達。這樣,又涮去了700人。
第五步,長期觀察,重在性情。300名精選下來的女孩留在宮中生活一個月,以觀察其生活習性、說話態度、智力高低、人品如何。前面的四道程序重在觀察“體”,這一關重在“德”和“智”。選出了德、智、體全都優秀的女孩50名,
由5000人,最后選出了50人,這么算來,正是俗話說的“百里挑一”。有明一朝,估計都是采用如此“淘汰法”,選出宮妃的。
皇帝選妃并非皇帝說了算
程序并沒有結束,還要從50人中挑選出一位天下女人的表率,中宮娘娘--皇后。
挑選皇后也費了一番周折,太監和司禮監秉筆是無權決定的。于是請出剛攝太后寶座的先帝寵妃昭妃出來“面試”這50人。昭妃逐一一面談,并要她們寫字、算數、吟詩、作畫,以測試她們的文化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