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又恰逢壯族三月三,合在一起就有六天的假期。我也說不清這個節日是做什么的,也懶得去了解。盡管可能有傳說,可能有故事,但還是沒有激發我了解的欲望。關鍵是對于我來說,放假與不放假也沒有什么區別。其實,這樣的狀態對于一個學生來說是最糟糕的,半死不活的生活狀態是最要命。不幸的是,這樣的狀態已經維持了兩年,幸運的是就要結束了。
我對純粹的旅游沒有什么興趣,旅游多半的時間都花在了路上,真正停留的時間很少,再加上很多的景點夸張過甚,使人預期很大,最終往往失望也大。尤其是沒有文化內涵,沒有震撼人心之氣魄,讓人徒留遺憾。我覺得,喜歡一個地方,就在那里住一段時間,留連于其間,慢慢的走,細細的看。
很多人都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還有人說,不讀書,走萬里路,充其量也只是一個郵差。這個世界上的道理有很多,但是,適合自己的道理卻只有那么幾條。我討厭那些整天講道理的人,什么成功學,什么心靈雞湯,什么溫情故事……尤其是在這個自媒體泛濫的時代,無聊至死,沒有節操,沒有節制,這就是毀滅的征兆。
其實,很多時候,很多問題,走了許久,想了許久,最終我們還是要回到原點。不管這個世界如何的浮華,我們還是會在尋找原點的路上沉靜下來。就像我們今天依然對先秦的那些思想家們的作品癡迷,我們依然對希臘的先賢們充滿敬意,那是因為我們看到了我們能夠看到的原點。閱讀他們留下來的文字,體會經典的意義,歷久彌新,才是經典的品質。
世界這么大,我哪里都不想去。這個社會太現實,而我們本身就置身于這個現實的社會之中,無須體驗。其實,我們所謂的體驗社會,無非是想明白這個社會之中人際關系的真相而已。真正的體驗應該是更深刻的理解這個社會,進而構建自己生命中的社會現實。就像我所聽到人們對社會的描述,實際上那是他們自己眼中的社會,他們用他們自己的表達方式表達了出來。每個人的眼中都有一個與眾不同社會。
今天,明顯得感覺到天氣熱了起來。南方的溫度是讓我最難以忍受的,潮濕,悶熱,而且是持續的潮濕與悶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