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得2011年剛到上海的時候,經常有人問起,你畢業后留上海嗎?那時候總是說,如果這幾年找到可以陪伴我的那個人,如果他愿意,就留下來。似乎,那時候,已預料到這無以言喻的深深的孤獨。
? ?去年,經歷了世事滄桑,本到該畢業的年限,卻又從頭開始。花了很長時間,讓自己接受最后的結果,讓過去清零。做好了從新來過的所有努力,唯獨,未預料到,這深入骨髓的愈演愈烈的孤獨。
? ?因為各種特殊的原因,外派到臨近某市研究院重新開始學業。環境優雅,清風和暢,溫婉愜意。只是,很少有人。原以為,自己會慢慢適應這清靜。
? 可能,對孤獨的承受,和個人性格相關。從小,有家人的陪伴,等到上學,有同學有老師;工作了,有同事。即使孤身一人在外,至少,白天,還是有人可以接觸的。我,原本一個喜歡熱鬧的人,高估了自己忍受孤獨的能力。
? ?每天,除了送外賣的打通電話,基本連張口說話的機會都沒有。這樣的日子,一天,一周,一月。。。半年,發現自己變了。
? ?伴隨著孤獨的,是無助。
? ?不得不承認,這半年來,學會了太多事情。因為沒有人,遇到各種問題,求助,很多時候遠水解不了近渴,只能自己想盡各種辦法解決。所以,別再給工科女博士有任何看法,只是你不知道她們曾經歷過什么。生活,終于讓自己變成內心上的變形金剛,行動上的錚錚漢子。
? ?只是,這深深的孤獨,越來越不堪忍受。好在,我們活在通訊如此發達的時代。微信,qq,微博,電話,還是可以有人聊聊天。只是,很多時候,很多情緒,沒辦法分享。
? ?一個朋友,忽然感慨,想離開上海了。特別理解她。可能,她也敗給這深深的孤獨。
? ?這清靜,確實,撫平往日時光錯給的傷痛。隨之而來的,是這深深的伴隨著無助的孤獨。
? ?我們都需要那樣一個人,一個可以隨時隨地分享喜怒哀樂的人,一個精神上高度契合的人,一個即使不在身邊也能讓你感受到無形陪伴的人。可是,很不幸地,很難遇到這樣一個人。忽然,想分享某種情緒的時候,才發現,有的人,不該找,有的人,找不到。
? ?“要獨立,不依賴”,“你的孤獨,雖敗猶榮”等等一系列雞湯支撐著戰勝了當下的孤獨,接著會有更深的孤獨,這就是一個人的生活。
? ?或許,這孤獨,成就了你的與眾不同。或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