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當安仔會走路了,我們就期待著安仔下一個里程碑——會說話。隔壁的胖爸爸說:“嗯,那至少也得等到一歲半吧。”于是,我天天豎起耳朵聽,生怕錯過了安小朋友的第一次清晰發聲,但是不管怎么啟發,不說話就是不說話,一直等到一歲七個月,他仍然不開口。媽媽已經有點小慌了,但還是堅持不動聲色地安慰自己:“男孩一般說話比較晚,雄雞晚啼,晚啼。”
? ? ? ? 某一天,安小朋友終于在媽媽的啟發下對著馬路邊的挖掘機喊出了“挖挖”。接著,就不時有新詞兒從安仔的嘴巴里蹦出來。開始,媽媽還在記數,會說五個不同的詞了,會說十個了,漸漸地,就多得懶得記了。
? ? ? ? ?二歲多一點,真覺得到了安仔的語言敏感期,經過引導,讀過幾遍的唐詩他居然會背了,會對著電梯數現在幾樓了,認識車的標志了。坐在車上,他會指揮開車的爸爸,左邊一點,右邊一點,雖然離分清左右估計還早吧。所以,孩子的成長真是不能急,自有他內在規律,孩子找到節奏了,開竅了,自然就會了。而家長要做的,就是引導孩子,替孩子想辦法,慢慢地把孩子帶到適合的路上。
? ? ? ? 說說安仔說話的一件趣事。“安仔,你要吃桂園么?”,“安仔,你要上廁所嗎?”“安仔,你今年幾歲了?”家里人都喜歡這么問安仔。于是在安仔心中,你就是安仔的意思吧,他總是會回答:“你要吃。”“你2歲了。”
? ? ? ? “安仔錯了”,你應該說:“我要吃。”“我2歲了。”
? ? ? ? “嗯。”
? ? ? ?下次媽媽又問:“安仔,你今天高興么?”
? ? ? ?“你高興。”
(真是感覺為了完成500字而寫的,下次要寫的更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