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論文集的基本評價
(一)開放性
1、研究課題的開放性。
2、研究者的開放性。有金華婺學研究的學者、骨干力量,也有在外地工作的學者、教授。就蘭溪業(yè)余研究者本身而言,一是老同志繼續(xù)發(fā)揮名人研究的引領作用;二是中年人扛起了名人研究的責任;新生代出現(xiàn)。
(二)學術性。
我們每天面對的世界分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或者說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在陳興兵主席的指導下,各位研究者通過對《心箴》文本的解讀,尤其對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子思)、韓愈、李翱及其學說等對范浚學術的影響進行了考查,對范浚心性之學的源流、總體框架、層次各方面有了新的認知。
我們既不必在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之間去絕對地看待誰是誰非,如果學會用相對地眼光和當時盛行的社會思潮去看待和認知目前學術上的熱門問題,可能就會有更好的韌性和彈性,也更有說服力,在此同時,又要充分了解心性之學層次的無限多樣性,有哲學或學術層面的,也有身心修養(yǎng)層面的,它們之間畢竟還是有邊際的,且有一定的分界,作為關心和參與范浚研究的我們,能在第一個層次上有新的見解,更難能可貴。
二、本人今后范浚研究的努力方向。
(一)學術方面
1、對范浚的心性之學源流,需進一步梳理。尋源為了問道。
2、對范浚對佛家對道家的認識,還需進一步考查。聯(lián)系當時的政治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
(二)事功方面
1、對范浚為國家為家鄉(xiāng)為道行的擔當作為方面,譬如書院教育還需進一步研究。以道行培養(yǎng)、要求后學,既是他在當時的現(xiàn)實擔當,也是他深謀遠慮的結果。
(三)對范浚擅長的文體和撰寫的文本進行觀照與解讀
耐人尋味的是,范浚對唐朝散文、詩歌與唐朝知名文人的了解與考查比我們對民國三四十年代現(xiàn)代文學作品和知名文人的情況還要熟悉。于此,我們要特別予以關注以下兩個方面:
1、范浚對傳統(tǒng)散文的貢獻。文以載道的延續(xù)。
2、范浚對傳統(tǒng)詩歌的貢獻。這恐怕還涉及到詩人范浚的思想與學養(yǎng)問題。另外,范浚詩歌中的天人合一理念,生命意識,還需進一步考察和研究。
陳水河整理于2020年1月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