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慣了江南的月明星稀,小橋流水,見慣了城市的繁華喧囂。西北邊塞的大漠孤煙,長河落日。關塞駝鈴。其間的遼遠寬闊與震撼滄桑,更令我為之沉醉。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是我對它最初的印象。
遠處的雪山雖然連綿不絕,可是依舊比不過天下第一雄關的宏偉氣勢。一步步靠近這座關隘,歷史的氣息緩緩滲出,無聲地催促我領略它的風采。感嘆間,我不禁加快了腳步,踩著一級級石梯,每走一步似乎就向千年前的歷史靠近了一步。懷著好奇與神圣,我終是登上了城樓。
城內,關中設施井井有條;城外盡是無邊無際的大漠戈壁,只有零星的雜草,帶來點點綠意,妝點著它。撫摸著那一磚一瓦,走在那牢固的城墻上,一股厚重的歷史感撲面而來。望著那星羅棋布的堡壘,縱橫排列的長城城臺,不得不感嘆,修建者的妙思,才得以建造出這座守護了歷代歷朝多年河清海晏的關隘。
/最億的是塞北的奇妙與古樸/
迢迢長風拂過,吹來陣陣駝鈴聲。戈壁黃塵,凄清荒蕪之景,如此清晰的鋪展在我眼前。人煙寥寥,云瀟瀟,伴著遠處的駝鈴,我的思緒似乎,去到了千百年前,耳邊不時回蕩著“黃河九曲今歸漢,塞外縱橫戰血流。”金戈鐵馬的吶喊聲;“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淋漓死生的達觀壯語;“陽關一曲腸千斷。”“流涕望陽關”的鄉關難尋的鄉情脈脈;“請飲送行酒,為君壯聲色。” 的離別意……
不論是保家衛國的赤誠愛國心,還是友人的惺惺相惜,肝膽相照,又或是無法化解的思鄉之情,都使得總與戰場相聯,西風獨自涼的關塞,裹挾了一份份純粹真摯而又細膩的人文之情。夕陽斜照,關塞似乎散發出絲絲溫柔。
/最億的也是塞北的柔情/
西北邊關,牢牢扎根在溝壑交錯的大地上,面對青山,擁抱大漠,以他的身軀守護王朝,靜靜的訴說歷史的篇章;也傾聽著無數人的故事。
它走過了那段崢嶸歲月,守得住和平;經歷千年黃塵飛揚,北風凜冽,耐得住蒼涼;而如今,歲月靜好,它裹挾著厚重的歷史氣息與細膩的人文感情向我們走來,使我忍不住想要窺探它的宏偉風貌,奇麗景色,終是被它震撼。
怎能不憶西北邊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