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月份金牛區科學教師群里有分享一些關于學生居家的活動建議,其中針對年級的活動中3年級就涉及到了教材三年級第三單元的“影子”相關的這一內容。《太陽、地球和月亮》是教科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內容,本單元的內容涉及“物質科學”和“地球與宇宙科學”兩個領域,是在學生二年級已經學習了地球家園、太陽的位置和方向、觀察月相等內容的基礎上,通過觀察活動、模擬實驗、制作海報等方法進一步認識太陽、月球和地球三個天體的特點、它們相互之間的聯系和對人類日常生活的影響。
? ? ? 但是我所帶的三年級學生是沒有前兩年科學學習的基礎的,而且現在面臨的是居家伴學模式,因此很多內容就更難以實現和達成。怎么和課程結合,怎么更有效,讓當時的我覺得非常困難。通過詳讀、細讀《新課標》和《教參》也慢慢有了一些思路。
? ? ? 在舊教材中,本單元涉及的內容分散在五年級上冊《光》、《地球表面及其變化》和六年級下冊《宇宙》幾個單元。本單元的8課,其實可以分為三個板塊,第1-3課是引導學生初步了解太陽和月球的基礎特征以及基本的光影關系;第4-7課中,學生將對月球和地球的特征以及太陽、月球與地球這三者之間的關系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在這里,十分巧妙的是,第2課和第3課探究了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律和影子的形成原理之后,第4課研究的月相,其實也就是地球作為遮擋物,擋住了部分或全部射向月球的太陽光而形成的;第三課也算是承上啟下的一課,第8課是單元總結課,學生通過查閱和整理資料、制作主題海報的形式,對地球展開更全面的探索,并對前面7課得到的三個天體的異同點和聯系進行系統的梳理,并引發學生產生更多對于地球家園的新問題。
? ? ? 要針對“影子”內容的教學,針對“影子”、“太陽和影子”等的內容涉及到第一板塊內容。第一板塊內容,包括《仰望天空》、《陽光下的影子》、《影子的秘密》其中,學生對太陽和月亮都很有興趣,少部分學生課前的積累較為豐富,但是也有一部分學生對太陽、月亮的認知是薄弱的,甚至是錯誤的。這就需要教師提前準備相關的科學閱讀內容讓學生學習;第二課有針對日晷的制作的詳細規范、要求等的很多內容。這樣時間過長,特別一些實驗材料學生自己準備起來也不夠規范和全面,更涉及到學生學習過程中工具的使用安全。
? ? ? 我們學校建議學生每個學科線上伴學觀看電子設備時間是20分鐘內,要針對幾節課的內容來整合,我當時是非常難以取舍的。但是想到其實想要鋪墊的內容是和“影子”相關的,因此,我節選了前三課的一些內容進行了組合。
? ? ? 第一課時,首先直接導入,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去思考生活中太陽和影子的關系。其次,通過問題先去回憶太陽的運動規律。 第三,通過視頻、模擬實驗的學習,去探究影子的變化規律。最后歸納總結。
? ? ? 第二課時,首先,回顧上一節課的拓展小實驗,思考影子形成的條件;其次,嘗試用改變角度、物體擺放等至少兩種方式改變影子;第三,通過圖片、視頻的方式,開展手影游戲教學。
? ? ? 通過這次資源和教材內容的結合,其實我覺得算是這次線上伴學資源選擇整合時的一個具體反思的縮影。其中一些方面在后續的安排上我也有了更多的考量。1.如何根據學情和教學內容把握資料的內容?2.如何科學有效地安排科學環節要求的形式和時機以便更好地服務于課堂的探究活動?(例如,學生自己在家的材料準備標準、一個人操作實驗的規范性、學生宅家學習科學材料的準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