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被華為工程師的文章刷屏。大意是在公司干了十年年屆45的華為工程師,在有兩套房貸要還,兩個孩子要養還有妻子全職在家的情況下,被公司辭退,哀嘆生活不易,職場不易。
我想起了2013年我誤打誤撞去了美國,經歷了一個巨大的行業冷潮,見證了美國大國企鐵腕的裁人場景,回來之后在微信寫了一篇文章,不時的被朋友翻出來念叨:美國版老年職場。只是,同樣的場景也出現在了中國,而且是出現在中年職場,大家就莫名驚詫。媒體幾乎是一邊倒的譴責華為這家公司,無情,冷酷,不顧員工死活。
在滿屏的譴責聲中,我看到了這樣一句話:公司的任務是盈利,任正非如果不裁人,公司將要倒。任正非裁人,公司活。就是這么簡單。我們的社會是按照經濟規律在運行,而不是按照“用愛發電”在運行。
過去十年的變化,幾乎抵得上過去一百年的變化。自由貿易的出現,競爭的日益加劇,導致產品和服務的日新月異,每一個處于社會中的人和公司,必須加快跑步步伐,才能不被社會落伍。誰能保證自己目前工作的行業一直紅紅火火下去?誰能保證自己的技能是一直在上升的而不是在倒退的?產品有周期,經濟有周期,所以、公司裁人勢在必然。裁誰?當然裁那些年限久工資高福利好而實際的工作更年輕的人也能干的人。每一個45歲的職場人都會遇到。其實,唉,彼公司剛剛裁過一輪,大部分是45+的員工。
問題不是我們怎么才不會被裁,問題是,如何在意外來臨之時我們有plan B,或者在意外來臨之前我們已經切換航道,駛向全然全新的方向。
一般25歲工作到35歲,積累了一個行業經驗或者專業經驗,這需要十年的時間。那么,35歲到45歲這十年,完全可以是另外一個行業技能的10年積累期。這也不是沒有可能,我有一個閨蜜38歲之前是財務,38歲之后轉型做心理咨詢師。
還有一點很簡單,假如你有足夠的資產,你完全可以在35歲退休,或者,在45歲退休,完全不用面對45歲之后的問題。
面對這些,我心也是惶惶然啊。因為我也沒有plan b啊。不過,因為見識過了,至少心理上是做了準備的。有一點是100%明確的,至少要拿出20%以上的時間來進行與現有職業完全不相關的技能get。與其在45歲面對可能的行業沒落遭遇被裁而在小圈子里面做到100分,不如先做80分,在另外一個圈子里面先做個及格。而那個及格的分數,可能到時候真救命呢。
我在進行自己的及格分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