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明朝那些事》講的是朱元璋的成功史以及對應的明朝的建立衰敗史。我認為該書有很多優點,閱讀起來引人入勝。
條理清晰一大腌優點。我們知道,要想條理清晰,必須做到分類陳述。的確,本文在具體敘述前都會做明顯的內容提示,這個內容是以具體的史實展開的(其間夾雜古文),但作者又不僅僅局限于寫事,更是在現象中為我們揭示自己的見解與原因,同時為了我們更好的理解事件的發生,也會輔助性的總結介紹相關歷史知識,比如明朝的選官制度,官員的工資等一些當時朝廷或社會的經濟、制度,而在敘述這些時作者也是結合前朝形成對比,或是提及當下。可以說認真閱讀該文,我們能更清晰全面地認識明代甚至古代的經濟、法制等,可以說真的是全面了解,所以在閱讀時除了作者提示,我們也要時刻意識到這一部分到底在寫什么,這中間作者用到了什么知識來分析這一現象,這些知識分為幾個角度。
表達方式的簡單幽默是又一大特點,可以說這個特點很大程度上讓我愿意讀本書。這就是它區分歷史課本的一點。每一個句子簡單易懂,讓人在讀書首先沒什么壓力,再就是作者是不是冒出的流行語和簡單粗暴的表達的自己的感受,都讓我覺得該書不僅有客觀知識,更是有血有肉。這種表達方式不知是我讀書太少,理解能力差,所以喜歡,還是這種表達方式本就適合現階段的90后(這不禁就易讓我聯想到娛樂至死)。但無論如何,我都要學習這種表達方式,因為現在的我喜歡,更全面具體的總結會在后面寫出。
最后一個特點,該文描寫人物形象生動。不管是在主角還是配角上,作者都力求使其形象飽滿,從這些可以總結出很多事件發展的規律。其實作者在很多描述中都是這樣一條規律:事件準備描述(當前狀態)——決策——決策者的性格——孕育性格的環境(兒時和過去經歷),可見作者很注重人性對事件的決定性影響。作者在分析人性時往往從兩面,一種性格在不同情況下產生的結果往往不同,這種性格也注定了他在這種情況下的結果。當然我們沒真實經歷過,對作者的推斷也往往半信半疑,但這是一種思路,一種大膽的嘗試。總而言之,飽滿的性格加上大膽的推斷,這讓我們感覺真實又不愿相信,這似乎是一種魔力。
文章到這,是我的全部感受了,我有時不知該怎樣讀此文,我是不是全無感受和收獲,但總結中發現,循著作者的寫作思路其實是能找到讀書方法的,即使沒所謂的讀書方法,也不急,讀下去,在刻意去寫點東西,你會發現其實你已經有大概的感受了,只是你沒有一個獲取目標以及更具體的總結。不怕,慢慢來,狠心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