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日更我告訴你了,如何證明自己是個天才。今天冥思苦想了好久,還問了朋友該寫什么好。朋友說:寫打游戲吧!
原來我在你們眼中就是這樣愛打游戲的人?
哼!討厭!
好吧,我承認我是。
誰都說,出來社會賺錢了,要給自己訂點目標,不用太大,一步步穩扎穩打的走就行。所以我的目標是:全網致霸。
先解釋一下這個“全網致霸”是個什么意思。
首先,一臺外星人游戲本,一臺ps4,一臺日版的任天堂NS switch,然后加上個人愛好想要個高級數位板作畫……總和大概預計兩萬五元,加上游戲購置,湊個整數三萬塊搓搓有余。
這個計劃被提出后,我哥哥驚訝的說:“別人賺錢都是為了走出去,為了遠行。你賺錢就是為了更好的宅在家里嗎?”
那又如何?這難道不是一個目標嗎?對于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一個月滿打滿算三千塊,不吃不喝10個月才有三萬塊。我若是像王校長那樣,起步資金10個億,你看我去不去改變世界?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像我們這樣的孩子打游戲卻沒人反對呢?當然,我也沒得到支持,但是有個不反對打游戲的家長就已經足夠讓大多數孩子羨慕了。
有人肯定會反駁我,我已經畢業了,結束了基本的學業生涯,也參加工作了,能養活自己,這種時候打游戲,父母當然不會反對。
不好意思,你錯了!好好想想,一個夢想著全網致霸的女生,她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打游戲的?難道大學畢業了才打嗎?肯定是之前就接觸過游戲,才會去把錢花在游戲上,不然當然是買衣服鞋子和包包啦!
用事實說話,第一次接觸游戲是在幼兒園。不是我打游戲,是我看著我爸打游戲。那個時候的游戲還是光碟——《搶灘登陸》,估計是不少人的童年。我的任務就是坐在老爸懷里,聽從指令,在必要時按下空格鍵釋放空中轟炸支援。
上到小學,泡泡糖、冒險島、夢幻西游、野菜部落、qq堂、跑跑卡丁車……哪一個沒摸過?
等到初中,不用說,那是CS和DNF的天下!副本評分沒下過SS,PVP打得少,而且那時候游戲剛出不久,又在新區,打PVP的人也不算太多。
按說高中該收斂了吧?并不,那時候誰不打LL啊?再菜鳥也要上去坑隊友啊!再加上高中開始轉戰單機,口袋妖怪,重裝機兵系列,伊蘇系列,怪物獵人,噬神者,討鬼專,Fate系列作品……
一路打到高三。每個周末回家,不寫作業打游戲到凌晨一兩點鐘。因為借住在親戚家,父母管不著,自然放肆。可是你為我爸媽不查崗嗎?當然查,叔公也二話不說的就把我供出去了。
即使如此,電話里,我媽也是囑咐我睡早點,不要打擾叔公休息。
是不是感到不可思議?覺得根本不可能?想問我大學上哪了?
是的,我高考考砸了。這樣說你們就會安心了吧!我理綜比預計少了三四十分,然后走運上了一個985。記得去年改叫雙一流來著?
我承認,這里有一定的運氣成分,但是我還是高過了一本線不少的。
所以說,用成績說話,其他免談。當然我只是個例,但我可以透露一下那些成績比我好的也就兩種人。一種是死讀書的乖寶寶,另一種就是打游戲比我還狠的怪才。其實我還是有后悔的,畢竟當時夸下海口要超一本線一百多的,臉被打的生生的疼啊!如果高三我稍微再努力一點,加上那年鴻運,說不定能混進北大清華。
想想都覺得刺激!當然,請不要參照前文《從日常中看,你可能是個天才》,畢竟我不是真的天才。
我只是想說,成績和游戲沒有直接關系,請樹立正確的游戲觀。
游戲被創造出來,那是多少充滿智慧的程序員和設計師們智慧的結晶,再加上游戲策劃和樂師。這本就是一個智慧的產物,為什么玩游戲的人就不能變得智慧一點呢?
那前段時間爆炸的手游《王者榮耀》,連蘋果自帶輸入法在輸入“王者”的時候,都能自動給我彈出“榮耀”兩個字,可想而知是有多火。被謾罵扭曲歷史,辣雞小學生手游,越黑越火。看看我們成年人的手機里,都還保留著游戲軟件,你讓自制力更差的孩子不要玩?游戲開發出來就是為了玩的。
我要為孩子們說一句:憑什么?
可是玩得有方法。玩到都以為荊軻是女的了,是孩子的錯嗎?
不是。首先是家長的錯,其次是游戲的錯。我可以大膽的說,在一個孩子身心發育成熟之前,父母的教育占絕對責任。游戲公司為了吸引力而改編歷史人物是有不對,但是明知道不對,家長卻不能正確的疏導才更可悲。
人只能跟著環境去改變,永遠也別想環境就這你改變!除非你是天王老子!
難道為了讓你一個人的孩子健康成長,就要犧牲幾十億人娛樂的生活條件嗎?
在現在科技如此發達的時代,信息量大且傳遞飛速的環境下,孩子的成長幾乎是被電視,電腦,手機,ipad所環繞著的。把孩子比作一臺新生電腦,他們沒有強大的計算能力和數據辨識處理能力,那么離他們最近的父母就不得不代處理,將處理好的數據再反饋給孩子吸收。
同樣是面對電腦,面對游戲,別人的孩子能成為程序員,能成為游戲開發者。你的孩子就只會玩物喪志,難道你的孩子比別的孩子少一個腦袋?
這肯定是處理的方式不對。我告訴你兩個方式讓孩子正確的對待游戲。
第一:你將自己玩成超神
你超神了,帶著你的孩子虐爆對方。你搶走孩子每一個人頭,局局五殺,讓孩子局局助攻MVP。很快孩子就會失去對這個游戲的快感,他就去學習了。前提是孩子玩的所有游戲,你都要超神。然后恭喜你,你也就失去了一個與孩子交流的途徑了。
第二:帶著孩子一起玩,而且給他玩更好的
手機游戲算個毛線!看看我開篇的“全網致霸”,給你孩子來一個試試。告訴他,這世界比吃雞、王者有趣的游戲大大的有。
最終幻想系列,從第一代玩到ff14試試,劇情不給跳,每玩過一代寫一篇感想,寫一篇自己喜歡的人物,并寫清楚為什么。
口袋妖怪系列,802只,每一只的設計來源是什么?參考了什么動物,什么妖怪,什么神話?
想了解歷史和神話故事,更簡單。奈虛蘑菇筆下的型月系列。Fate系列出現的所有英靈,他們有怎樣的故事,為什么作者會把人物設定成這樣,都源自什么典故?他們的武器,寶具都來著哪里?英靈與英靈之間有什么聯系,那些有趣微妙的梗又源于什么故事?
還有戰爭史,參考戰艦收藏和少女前線。每一艘船什么時候下水的,哪次戰役沉沒的,沉沒在哪里,被誰擊沉的?為什么有的船被稱之為“幸運女神”,“不死鳥”?它們都經歷了什么?每一只槍,生產于什么時代,用于什么戰事,有什么缺點和優點,后期同類不同型號的槍是如何改進的?
有關于人性和末世未來的作品,類似于《尼爾.機械紀元》。從機器人身上方法的人類特質,關于愛情,友情,親情……甚至是關于生物進化和性的教育。
這聽起來很難做到,并不是每一個家長都具備豐富的游戲知識和經驗,但是你至少得知道你的孩子都在玩些什么,了解他們玩的東西,了解他們的喜好,你才有“話語權”。
正是因為,我爸媽完全不了解我的游戲,所以他們沒有一點“話語權”。可是他們給了我識別是非的能力,他們會細心解答我那些看似愚鈍的問題。從生活的點滴去誘導我走向正確的道路。
游戲確實分年齡段,但是在沒法嚴格管控游戲和網絡所涉及的內容的時候,你只能教會孩子如何“自保”。
受人以魚,不如受人以漁。
一味的保護孩子,不如讓他學會如何在混亂的網絡世界中自我保護。對是非的明辨能力,對不良內容的自覺抵制,這都是一個人健康成長必須的能力。而游戲本身,開放者們也在努力完善管理制度,防沉迷系統等等保障孩子們健康的網絡生活。
但是規則制度再嚴苛,人本身不自律自覺,什么都是一紙空文。
最后我知道肯定有些學生看完我的文章之后,企圖效仿我在高中三年打游戲然后進重點大學。
效仿我,當然可以。大前提是你的周末沒有補習班,并且以下內容你都做得到。(只對理科生有效,文科生請自生自滅。管得了初一,我還能管得了十五嗎?)
首先,課堂45分鐘,除非內容你全部都知曉,而且異常熟練,并被老師突擊點名上臺的時候能給出正確解題方法。那么這45鐘你可以盡情的開小差,如果做不到45分鐘請一分不落的聽完。課間還可以一分鐘都不浪費的,睡覺去!
其次,周末不寫作業,可以。只要你能在周天一個晚自習上完成作業必要完成的部分,正確率在七成即可。然后保證所有錯題對照答案理解通透,不理解的題就把老師往死里問,直到理解為止。同學問你的問題,大部分你都能解答,且將你的同學教明白。
再次,對于概念的理解和公式的運用,做到看到題就知道該用什么范圍的公式。酷愛歐式幾何,打死不用空間坐標解題。把絕大部分的化學推斷和物理力學分析做成送分題。
最后,這點每個學校可能不一樣。以我的學校為例,高考前全校共有五次模擬考試。不要求每次都進步,要保持基本穩定,有這幅的退步可以,說明還有你沒刷過的題型,還有進步的余地。數學150分滿分不低于120,英語150分滿分不低于130,理綜300分滿分不低于230。要知道模擬考試大部分時候比高考要難一點。語文滿分150分,我對自己的要求只是及格而已,終極目標是上100分。因為我五次模擬考試,語文三次不及格,基本處于絕望狀態。最后高考語文考出了歷史性的高分114!給我牛逼壞了!
做到這些,你就可以享受周末打游戲到凌晨兩點不寫作業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