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主要研讀了@彪悍一只貓的一些作品,通過作品的逆向工程,發現了如下特點。
1、標題很吸引
每篇文章的標題一般都能起到顛覆認知、引起好奇的作用,可見標題方面貓老師應該是下了功夫的。
每個標題都是那么的接地氣兒,仿佛就像我們身邊朋友對你說的一樣。
難道不是嗎,“等你優秀了,女神早就跟別人睡了”。
2、故事很淺顯
通篇都是小故事,畫面感極強,這樣的文章讀起來很輕松。這些故事可能是來自于日常生活的積累,或者同朋友的聊天所得。我們知道貓老師的志愿是采訪100位大牛。所以,對于和人有關的故事他應該是最感興趣了。
故事往往分正反兩面,以便對于結論做有力支撐。每個故事可能是獨立的,也可能是依照時空主線順序發展的。
3、道理很深刻
看得出都是貓老師的日常思考,這些道理都是從這些小故事順理成章推導而來。除了在結尾的點睛外,幾乎沒有任何對于道理的更深的探討。有兩種可能,一是先有了故事再歸納出道理,二是先有了道理然后再從記憶中抓取故事。
4、語言很簡潔
幾乎沒有贅詞、贅字。每個句子都很短,用數字分段,每個段落幾乎不超過三句話。留白很明顯,閱讀起來非常清晰。
5、寫作公式化
故事+結論模式。文章已經形成鮮明的風格,一般由4~5個獨立或關聯的故事、場景構成,故事之間由數字序號作為分隔。最后用2~3句結論點題。這2~3句話,往往是貓老師想告訴大家、大家也想知道的。
貓老師的文章給我們提供了一種思路,即鍛煉自己文筆和觀察能力的方法。
1、提出一個命題,命題不應是自嗨型命題,而是滿足讀者需求的命題。如果實在不知道,那不如就用首頁上的各類論述型的命題作為本周的練習題目。
2、翻譯成讀者生活化語言并形成有吸引力的標題;
3、帶著命題去進行素材積累,這里的素材,專指能夠支撐命題的故事化素材。可以通過回憶自己的經歷,同朋友聊天等途徑進行積累。
4、素材足夠多的時候,開始撰寫故事。
5、精簡再精簡,然后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