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今天打算照例早上去圖書館待到閉館才回宿舍,可是突然想偷個懶,就打開手機決定去看電影,看到摔跤吧爸爸,一開始只是抱著蠻看的心情去看,因為第一次去電影院看印度的電影,可是看完從里面出來,發現分分鐘有沖動想再買一次票再看一次。
這是唯一一部讓我有這種沖動的電影。
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父親為實現自己的夢想,培養兩個女兒成為世界冠軍的故事,大體可這么說,但劇情還是跌宕起伏的,很有意思,不會后悔。
沒有實現夢想的馬哈唯亞本想把希望寄托在還未出生的孩子身上,怎奈出生的四胎都是女兒。村民為了幫馬哈唯亞生個兒子也是操碎了心,想出了各種法子,最后還是未能如愿。正當馬哈唯亞決定放棄自己的夢想時,他驚奇地發現自己的女兒身上竟然有摔跤的天賦。
后來就出現了一系列訓練女兒的場景。一開始我還有點責備馬哈唯亞,怎么可以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而狠心剝奪女兒們的童年,這不和我們中國的某些教育一樣嗎,后來發現自己其實有點“何不食肉糜”了。
在我們中國,有些家長為了自己的理想強迫孩子做他們不喜歡的事情,或為了讓孩子上大學有好工作,不惜一切代價剝奪孩子的童年。可是在印度不一樣啊,印度是個男權思想濃厚的國家,大部分眼里就是認為男尊女卑,就像劇中那位新娘所說的:14歲之后父母就會將自己轉手交給一個素未謀面的男人,替他生兒子,從此過上相夫教子,鍋碗瓢盆的生活。但中國不一樣啊,在中國你就算不按父母的意愿去做他們想讓你做的事情,多年后只要你夠努力,一樣可以闖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在印度,女子生來就是按固定命運生活的,哪有什么逆襲,沒有機會做過多的掙扎一樣還是要茍且的活著。
吉塔和巴比塔從被動接受摔跤到主動接受摔跤的過程讓我印象深刻,這源于馬哈唯亞也就是她們的父親,不顧她們的請求決然剪掉她們的頭發。對她們來說,練摔跤已經讓她們被周遭的同學恥笑,現在父親剪掉她們的頭發意味著連女孩最基本的標志都被泯滅了,自尊心受到傷害是難免的事,于是兩個小孩希望通過反抗來捍衛自己的生活:調鬧鐘,假裝比不過哥哥,佯裝訓練結束,最后跑去參加婚禮,可小孩哪里懂得父親的苦心,父親又何嘗看不出女兒的心思,馬哈唯亞將憤怒撒在侄子身上,不知印度世事的2個女兒終于從新娘的身上看到了未來自己的模樣。
如夢初醒,喚起了兩位女孩內心沉醉的另一個自己。父親的強迫已不再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噩夢,而變成了一塊改變命運的及時跳板。她們是父親夢想快淹沒時的兩棵救命稻草,父親亦是她們改變命運實現價值的救世主。
姐姐吉塔在經歷第一次摔跤失敗后,熊熊烈火終于在心中點燃,馬哈唯亞也是一如既往耐心地教育兩位女兒,助她們打破重重阻礙,得冠軍,享擁戴。
終于姐姐贏得了國家冠軍,有機會進入國家體育訓練館接受專門教練的指導,馬哈唯亞也是從這里開始轉變,卸下平日嚴厲苛刻的父親面具,露出一張掛念女兒的擔憂面孔。而擔憂最終還是發生了,吉塔開始受教練的影響和同學的唆使,拋棄原先在父親那學會的內容聽從教練的指教注重技巧,跟伙伴學化妝涂指甲留長發看電影,性格也開始變得趾氣高揚,力不從心的訓練終于還是讓她經歷了幾次首戰就被淘汰的失敗?;氐郊业募屆妹帽陡惺?,與父親的較量更是體現了她內心已失去初衷,馬哈唯亞一切嘔心瀝血的培養最終還是敵不過吉塔內心的狂熱。好在有妹妹耐心的指導,吉塔終于鼓起勇氣向父親道歉,并堅守爸爸的教誨,重新找回了以前的自己,贏得了世界冠軍。當時真的哭了。
劇中最讓人痛恨的就是那個自以為是又誤人子弟的什么教練了,思想和行為的不正當差點回了吉塔的未來,不但惑言領導,還搶占風頭,最后還因為嫉妒把馬哈唯亞關起來,表示蹬了好幾次腿實在氣不過。
這部影片最讓我欣賞的就是那位“父親”與“教練”并存,“嚴厲”與“溫和”相結合的馬哈唯亞了,導演在細節上也做得相當細致,比如,在巴比塔訓練不佳時,馬哈唯亞已伸出準備打過去的手又硬生生的收回去;吉塔返校時沒有當面告別而是站在陽臺遠遠觀望。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因為害怕女兒被開除,雙手合掌苦苦哀求,低聲下氣淚眼模糊,急急忙忙掏出女兒獲勝的點滴,當時內心真的震撼到了,一個曾經的國家冠軍,一個在女兒心里高高在上又值得尊敬的父親,是得有多大的勇氣和心理承受能力,放下面子低聲下氣地哀求別人?表示已哭成狗。
雖然后來學校沒有開除吉塔和巴比塔,但是馬哈唯亞被禁止進去學校。但這并沒有阻止父親繼續訓練女兒,馬哈唯亞耐心給吉塔講授技巧,給她增重,包場看比賽通過手機給她分析對手,陪她到底。當他從管他的儲物室里急急忙忙跑出來,為了去給女兒喝彩的時候,我看到了一位雖步履蹣跚但血肉飽滿的父親。
當不茍言笑的父親摸著吉塔的臉頰說出那句“你是我的驕傲”時,我的眼淚像水槍一樣噴了出來。
我想我依然會記得那些雞肉,那些床墊,那個摔跤場,以及那句,“明天五點來找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