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的夏天,嬌生慣養的女孩武藤里伽子跟隨母親離開東京,來到高知縣。
美麗的里伽子在這個偏僻的小地方
引來了 眾多男孩們的愛戀的目光
而她孤高的性格又讓 所有女孩們頗多微詞
在以往我們過去看過太多青春影片里
總是扮演著男主或女主的光環閃閃發光,有曖昧,有神經質
男孩或者女孩百萬分之一的相遇之類。
今天要分享的這部青春動漫里,沒有一個”愛”字,更沒有有意無意的kiss
絕大多數的共鳴人群里是這樣說的:這才像是我們大多數人曾經過著的生活
一切都淡淡的,平靜的一天天過去,一點點地生根發芽,一片片的記憶
自始自終并沒有發生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這才像是青春的生活。一切都是朦朧的,也沒那么夸張。
而里枷子表現除了絕大多數女孩都隱藏了的虛榮和任性,
跟第一次說話的男孩子就開口借6萬塊錢,還嘲笑男孩的鄉下口音很土,
瞞著母親拉著同學坐飛機回東京卻發現父親家里的情人,
哭著闖進父親為杜崎拓開的房間大聲說:我要住下,反正賬單是爹地付,我也可以住這里。
約見前男友,卻得知與好朋友交往了,毅然把拓叫下來,
面對松野的表白,加例子口氣很沖的回復:我討厭高知,我也討厭講高知方言的男人,我根本就不想跟這種人談戀愛,聽你這么說,我全身都起雞皮疙瘩了。
沒錯,女主夠任性,可是誰又能說這一定是錯的呢?
只是因為太年輕,你根本不知道怎么去處理這些措手不及的問題。
只能赤裸裸說出自己的想法,毫無修飾。
就像我們剛進入校園時
無論老師還是家長,一定會跟你說,要好好跟同學相處。
但是真正遇到跟同學們的隔閡,老師和家長并沒有告訴我們
這個時候,我們該怎么去處理啊?
以至于才會相互扇耳光。這也是我看的最精彩的地方。
大多數人的青春
并不是如秒5那樣兩個溫柔的人逐漸靠近又逐漸遠離
亦不是像傾耳傾聽那樣共同追夢
往往我們是偷偷喜歡一個人卻不知道怎么表達
甚至連為什么會討厭對方都不知道,卻在各自遠離之后,才偶然明白彼此的心意。
我們都如拓和里伽子一樣笨拙。
所以,正是這樣的真實,讓我們不經意地將自己的故事代入。從而產生共鳴。
最后聽到那句:“在東京有想見的人,是那個睡在浴缸的人”時
我們知道了故事的結局。
ps:聽說宮崎駿不喜歡《聽見濤聲》,內幕可以去看“海潮之聲10年后”制作訪談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