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對于喜歡寫作的我來說,除了小學全國作文競賽拿過三等獎,大學省征文獲得三等獎外,沒有其它特殊殊榮。對于作家的孩子,羨慕但不嫉妒。為何羨慕,畢竟近水樓臺,耳濡目染,如果向往寫作這條路,應該會少走很多羊腸小道,少涉很多坑坑洼洼。
? ? ? ?寫,還是寫,只有寫,你才會寫。這是我琢磨了許久,琢磨出的寫作康莊大道,也是很多作家的經驗之談。沒有靈感。不。或許你少的不是靈感,而是囊袋里的干貨。沒有素材。不。或許你少的不是素材,而是腦袋里的干貨。不會思考。不。或許,你缺的不是思考,而是指尖上的手感。
? ? ? ?劉墉說,寫作,存心要恭,落筆要松。想要輕松,就要看表現你與別人的不同,格物致知的本領。他將寫作分為冷筆和熱筆。冷靜思考、理智布局,屬于冷筆。直抒胸臆、不重修飾,屬于熱筆。他還重視人事地時物。以《母親》為題,如果以“母親是生我的人”,或“母親是我爸爸的太太”開篇,未免覺得俗。從在學校想起母親,即人地,或由毛衣提起母親,即物人;或端午念起母親,即時間開篇,可給人眼前一亮,新鮮脫俗的感覺,同時,還引起了讀者的注意。
? ? ? ? 處處洞明皆文章。他由咖啡渣能算命,作家智慧線長、勞動者感情線直等說到圓規與精心,釘書機與目標,標點符號與文人雅士。不得不嘆服他格物致知的本領。
? ? ? ? 聰明難,糊涂難,由聰明轉糊涂更難。寫作也符合這個規律。做個聰明的模仿者,再探究靈魂,最后如詩仙李白那首傳送萬家的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 ? ? ? ?備而不用,不等于根本沒用。不要應了那句“書到用時方恨少,只得臨時抱佛腳。”功夫用在平時,多看,多聽,多思,多寫。從拙到巧,從巧到拙。大拙便是巧處,大巧便是拙處。努力做到把你的話說到對方心里。
? ? ? ? 記得讀書回答問題時,有一次,我回答的答案與標準答案一樣,全班都不淡定了,窸窸窣窣議論起來,語文老師總結了一句,她可能做過這道題。我心一砰。原本的自豪華為烏云,整個心情欠佳。現在想想,可能我做的練習中有類似的,我未曾留意,竟也是耳濡目染了。
? ? ? 在循序漸進中漸漸明朗。想來從小學起,我們便要求背誦,要求一字不差。這便是精讀了,為日后的寫作打好基礎。在背誦課文的同時我還抄寫了很多自己感興趣的文章。抄寫的時候,覺得那文章如同自己寫的一般,或長或短,感覺良好。如果多抄幾遍,感受定會更深。
? ? ? ? ?或許我們沒有專業的指導,只得自己摸索;或許我們沒有專業的訓練,只得自己探索。但我們可以以作家為師,以作家為友,最后與他們競爭也未可。生活百態,事物萬千,總有屬于我們的一條路。
? ? ? ? ?心口合一,口說我心。心手合一,手合我心。今日一點領悟,明日一點思考,如光子般雖微,卻能給人以光明。
? ? ? ? ?行遠自邇,登高自卑。腳踏實地。羊腸小道時,欣賞曲線美。坑坑洼洼時,可蹦可跳。重要的不是重點,而是路途留下的風景與心情。路上沒有人,卻留下了人走過的痕跡。勝不驕,敗不燥。感謝生命,讓我有了起點;感謝命運,讓我知道終點;感謝世界,讓我有了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