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中有很多事是種自然反應,何為自然?就是大多數是好的,小部分是不好的。有打雷的時候也有晴天的時候,配合的很完美。如果強行的干預,讓有些事變的不自然,只會起到反效果。就像萬維剛老師說舉的生病例子一樣。
前段時間我兒子劇烈咳嗽,發展到校醫打電話來說他還伴隨著發燒的狀態。為了能趕快把病治好,為帶他去了醫院做了檢查,醫生開了些類似抗生素的藥給我,并和我說了段話:“其實對于這種小咳嗽,最好的辦法就是給他喝點蜂蜜水,然后吃飯的時候多喝湯。如果你孩子的病是細菌引起的,吃這些藥是有用的。那如果是病毒,吃了也沒用?!?/p>
結果回去后,我按照醫生說的方法,不吃藥,結果孩子的病也很快就好了。
有本書叫《反脆弱》,作者叫塔勒布,他一定會雙手贊成這位醫生。因為他的書中有寫到一個概念,叫做“天真的干預”。大意是,人類的系統中,有些“反脆弱”的系統,出個什么小問題,都會自我修復。根本沒有必要大驚小怪的干預,自然就會好,干預反而會出現反效果。
舉些例子吧,想要優化森林防止火災,最終因樹的密度太高,反而燒的更厲害。家長對孩子面面俱到的管理,不讓孩子接觸任何不確定得事情。政府要除掉正常的經濟周期造成的衰退(經濟周期是自然反應,通過衰退淘汰落后產能,帶來新的產業升級),強行的優化。類似的“干預”有很多。
有時候過度干預是人的本能反應,有時候過度干預也是因為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