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晴
看到朋友圈一句話:人一旦墮落,哪怕是短暫的幾年,上帝就會以更快的速度收走你的天賦與力量——蔣方舟。
不由得想到自己好些天沒來這里書寫自己了。害怕上帝收走自己的天賦和力量,不敢怠慢,繼續書寫。
? ? ? 這一周看完胡萍老師的《善解童貞》關于0-6歲孩子的性教育和6-13歲孩子性教育,有種膽戰心驚的感覺。因為自己以前沒有學習,對于性教育是缺失的。所以一邊看書一邊在檢視自己,同時就在想兒子是否有這樣那樣的好奇,我未曾關注。不得不說,教孩子真的是大工程,越來越覺得,不學習,不敢為人父母。
這是我們大部分父母的盲區,一談到“性教育”色變,所以當我在看書時很兒子討論時,兒子就是那表情,“媽,你太猥瑣了吧!”哎呀媽呀,你媽也正的是為了負責任教育,必須全面學習,才有了這樣的突破,科學地站在生命高度正視性教育。若不學習,不敢在講臺前亂講,這是做老師的底線。
另外這書讓我感動的是胡萍老師始終站在生命的高度,讓孩子感受生命的美好和珍貴,以及她對孩子的理解接納,不逾越孩子的心理發展去談性教育,真正做到如《禮記·學記》中談及的“學不躐等也”,“不陵節而施之”。其中她談到性教育的原則之一就是不可以提前喚醒,如果不尊重孩子的心理和年齡認知發展,給孩子帶來的只能是破壞。因為當前的父母要么很前衛,自以為是的認為不去如早點告訴孩子,就是超越孩子的認知。另一部分父母是避之不談,不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和訴求。可貴的是她的課堂里充滿了人文關懷,讓我們曾羞于啟齒的性教育達到愛的情感升華。
看到這則故事分享給大家:
? ? ? 故事講述了一個患有嚴重闌尾炎的病人,痛苦地躺在醫院的病床上,他期望一名既有愛心又有精湛醫術的醫生來為自己治病,他相信只有這樣的醫生才能夠真正幫助到自己。此時,一個人來到他的病床前,這個人拿著手術刀。滿臉真誠地告訴這位病人:“我非常非常愛你,也非常愿意幫助你,盡管我沒有學習過專業技術,我也不懂得該怎么對你進行治療,但是我對你充滿了愛心和責任心,也充滿了勇氣!來吧,讓我來為你來開刀吧!”病人嚇得落荒而逃。
? ? ? ? 故事中的病人可以選擇逃跑,可是我們的孩子無處可逃!如果我們都像那位只有愛心和勇氣,卻沒有專業技術的人,如果我們的孩子就是那位需要得到幫助的病人怎么辦呢?
? ? ? ? 唯一的選擇就是我們要學習專業知識,提升自己的專業授課能力,才能夠真正幫助到孩子。
(這個故事再次提醒我們每一位父母,做父母是需要學習的,才能有正向的家庭,一個代代相傳的教育方式。否則我們就是拿個手術刀的那個帶著滿滿“愛”的名義的醫生,自以為是的“愛”,可能害了孩子一生。)
歡迎父母來到《幸福父母》學習如何做父母!也歡迎關注我,一起學習成長,陪伴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