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耳邊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句話,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啊是啊,說的都煩了。但仔細仔細地去想,我認為書首先是每個人進步的階梯,然后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雖然生活在信息爆炸的年代,我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可謂是五花八門。但仔細想想,那些我們?nèi)菀卓焖佾@取的碎片化信息,大部分都轉(zhuǎn)瞬即忘了,但是從書中獲取的卻不一定,它一定會或多或少地殘留在自己的思想,意識里。某一天,它真的會再次蹦出來,嚇人一跳。
我媽是個愛書的人,她給我做了很好的榜樣,我真慶幸。家長的行為,對于孩子來說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我想正是這種耳濡目染,才讓我漸漸地開始喜歡上讀書。那時候讀的也不算多,基本都是虛構(gòu)類的圖書。因為非虛構(gòu)類,對于我當時的年紀來說,總是看著看著會犯困。畢竟虛構(gòu)類的書,類似小說,情節(jié)是那么的精彩,看看只是圖個精彩,并沒有真正的有什么需要思考的地方,久而久之,可能就上癮了。而非虛構(gòu)類的,總是需要一些功夫一些思考才能真正地去理解,去收獲。
開卷有益。只要不是壞書,讀多了沒有什么害處,長長見識而已。古人不是說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對于同一本書,在不同的年齡閱讀,所獲得的感受和收獲也一定不同,溫故而知新嘛,況且歲月一定也會讓你變得與以前有一些不同,當你再次讀過時,不一樣的你會有不一樣的感受。一些很久以前讀過的書,我也要去溫習溫習了。
在高中時漸漸喜歡上買書的樂趣,每一本新書,就像一個新鮮的果汁一樣,有不同的口味,總是會想去喝。但是買的多了,卻不一定讀。可能只是沉浸在買書的樂趣。買完一本,看到一半,覺得不過癮,還想去買另一本。現(xiàn)在想想,當時太年輕,太簡單了,缺乏自控力。而如今,買的書一定強迫自己要第一時間讀完,否則就先不買。因為它總在那里,不會逃跑,因此總是覺得以后肯定會讀,但誰知道以后又會發(fā)生些什么呢。借書可以或多或少地督促自己快點讀,因此到了大學,我總是不忘去借幾本書,肯定要趕緊讀的,否則就超出期限了。可能大學的一大收獲是知道了有個東西叫kindle,電子書閱讀器,墨水的屏幕,只能讀書。買了肯定要讀,不能白花錢啊。想讀的書越來越多,各種書單飛到我的面前。讀一本的時間呢可能又下載了好幾本其他的書。這只能督促我更勤奮地讀。我貪婪地讀著,就像渴了很久的孩子,喝著不同口味的飲料,人生總要多體驗體驗一些東西嘛。
很多人問讀書的意義何在?有個答案說:我們也不記得我們過去曾吃過哪些食物,但毫無疑問的是它們都成為了我們的骨和肉。我想這就是最好的答案了吧。多讀書,多思考,不會錯的。不要再說自己孤獨,有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