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去見朗誦老師孫正敏老師的路上,在汽車站臺,在左等右等,眺首以望的瞬間,看到一個熟悉的面孔,其實也不是很熟悉,就見過兩三次,人家未必記得我呢!但是想到有的人把陌生人變成朋友不就從一回生二回熟開始的嗎?毫不猶豫就和那個人打招呼:您是高老師嗎?答:不是,我和高陽長的比較像!他很幽默的說。那么您是?我叫朱凱生,他一口北方話,也非常豪爽。哦!我關注過您的微信公共號“凱風吹”,但是好像很久不更新了,在晚報上也關注您的專欄也叫“凱風吹”。他瞪大眼睛,非常激動地說,您是一位文學青年,想不到還這么關注我的文字,不過這兩個專欄都有一年不寫了,最近出了一本書,來,我們加個微信!我竊笑應該是文學中年吧!
于是微信掃碼就加入好友了。公交車來了,我們坐上一輛車,他又給我介紹了高陽的一周讀書會,把我拉到了群里。談到讀書,他說必須就同一本書大家發表見解,不然東一榔頭西一棒是不能深入的。他也是剛入群,即將為他的新書開講座。
有機會可以去學習了!
我要見的孫老師是在一次聚會上,她的朗誦《祖國萬歲》打動了我,讓我念念不忘,結束之后我跟她要了號碼存在手機里,但是一直不敢聯系,因為我不敢當眾講話,更別提朗誦了。就這樣一直到一年之后,我在一個群里看到她說話,就鼓起勇氣給她留言,我說因為聽過的一首《祖國萬歲》而歡欣鼓舞,想跟她學朗誦,她回言欣然說可以啊!這讓我激動又擔心,怕自己達不到她的要求,忐忑不安。我們約了一個早晨在一個特色店里吃早茶,那天下很大的雨,我以為她不會來了,結果她風雨無阻,早早就在那里等候,我很慚愧,因為出租車難打而遲到,讓她等了將近一個小時。見面先道歉,她非常和善,一點也沒責怪
而且因為我對她朗誦的肯定讓她內心非常高興,她已經70多歲,又是退休后學的朗誦,能有人肯定和喜歡令她歡欣鼓舞,我提出跟她學,她更是開心不已。她讓我現場讀朗誦詞給她聽,她說普通話蠻標準,這個是基礎,以后要慢慢逐字逐句背誦下來,再注入感情,朗誦也不是什么難事。她把稿子給我帶回去準備。就這樣又過了兩個月,我邀約了十幾位愛好朗誦的姐妹,我們一起跟著孫老師學習這首《祖國萬歲》。
真正朗誦起來我們每個人都存在問題,吐字歸音,運氣,聲調的把握等等都讓我們覺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的嘴巴。于是一字字一句句一段段,每周五晚上我們歡聚在一起,像小學生一樣,認真揣摩,刻苦練習,一個個展示,再到一起合作朗誦。我們終于在國慶節走上了舞臺,《紅旗頌》的背景音樂,我們鏗鏘有力的朗誦,觀眾給予了熱烈掌聲。
孫老師就像看著自己的孩子長大了,獨立了一樣欣慰不已。我們每個人都從這次朗誦中學到了以前沒學過的東西。在后來的日子里,我們又學習了其他詩歌朗誦,有了這首基礎,接下來就容易多了。
因為平時愛學習,所以關注了自己喜歡的東西,而那些充滿生命力的人與事,因為我的關注更加有了一種生命的動力注入給了我,讓我和他們建立了溝通與交流,建立了友情與合作。這就是贊美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