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部電影,德國的《海蒂與爺爺》。這個電影,讓我熱淚盈眶。電影的導演送給了我們一頓豐盛的文化大餐,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美好
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有自己的不易。這個孤苦伶仃、幾乎是無依無靠的小女孩,像水中的浮萍一樣,被人們推來推去。哪里是她的家呢?她用自己純真的天性,為自己贏得了很好的人生,也給別人帶去了太多太多美好的東西:電影中的這個小海蒂,給爺爺帶去了久違的親情,也給羊司令——放羊娃彼得帶去了歡樂,還給彼得的家人帶去了溫暖。她也給富家女兒克拉拉帶去了美好的人生。
海蒂溫暖了她的爺爺,給爺爺帶去了親情。這個父母雙亡、被姨媽照顧了五年的的七歲的小女孩,被姨媽拋棄送到了爺爺家——一個住在阿爾卑斯山的怪老頭兒,周圍的人說他是一個殺人犯。 雖然爺爺不歡迎她,她不哭不鬧,甚至睡到了羊圈里。當爺爺允許他睡到樓頂的草床上,她激動的抱著爺爺。幾天的相處,本想送走他的爺爺,最終留下了她。這個怪老頭,成了她遮風擋雨的依靠,也成為她思念的溫暖的家。同時也改變了這個怪老頭的習慣,后來為了她上學,主動搬到村子里住。
海蒂溫暖了放羊娃彼得和克拉拉,有了自己的朋友。在阿爾卑斯山,羊司令放羊娃彼得帶她放羊,還讓她見識了很多美好的東西:喜歡打架的山羊,不遠的雪山,山洞中的小動物,隨便翻滾的山草,在這樣無拘無束的環境中,海蒂把爺爺給自己帶的口糧分給彼得,兩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后來到了富人家,成了不能走路的殘疾小姐克拉拉的玩伴,倆人相互照應和陪伴,克拉拉替她擋禍——把她不小心打翻的花瓶說成是自己不小心,她也給克拉拉帶去了歡笑和新的生活。甚至最后,她回到爺爺家,在爺爺家里,幫助來看她的克拉拉恢復了走路。——孩子的世界簡單而純真
導演還讓我們看到了成人世界的善與惡。
這個世界是有惡的。
姨媽兩次拋棄海蒂,她每次把孩子送走,從來不征求孩子的意見。當她把七歲的孩子送到爺爺家的時候,根本不管孩子能不能活下來,她應該知道人們對爺爺的看法,還是執意把孩子留下來。當孩子終于跟爺爺有了感情,可以留在這里的時候,她又為了錢騙走海蒂,并賣掉。所以她養了海蒂五年,海蒂離開以后,從來沒見到海蒂對她的留戀,相反卻常常看到海蒂對爺爺刻骨銘心的思念。誰說小孩子不知道什么是愛?!小孩子其實是最敏感的。
克拉拉家的女管家,這個夢想成為女主人的人,是一個不允許孩子有天性的人。海蒂的到來,之所以不快樂,與她有很大的關系。她給海蒂定了太多的規矩:如何吃飯、如何說話、如何穿衣、如何走路……一切都不能像在阿爾卑斯山上那樣隨心所欲。其實克拉拉的不快樂,與這樣的管教也有很大的關系。她不允許的東西太多了,儼然成了這個家的規矩。
當然,這個世界也是很有人性的。
爺爺是海蒂最后的、溫暖的依靠。這個怪異孤僻的老頭,當他感受到海蒂給他帶來的溫暖,他依然決然的留下了孩子,成了那個給她擋風遮雨的人:盡管生活非常簡陋,海蒂給了她溫暖,他給了海蒂依靠,他成了海蒂深深的依戀:他給海蒂自由自在的生活、他帶海蒂滑雪、他送海蒂去見自己的朋友、他背著丟了輪椅的卡拉拉到山上……他讓海蒂奮不顧身地回來,最后為了海蒂的學習生活,他甚至從山上搬到了山下。他不會用語言表達,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孩子感覺到愛。“爺爺,這是對我做的板凳嗎?”“不是給你,難道還給別人?”本來只有一個板凳的家里,因為要留下海蒂,爺爺多做了一把板凳。當他看到孫女害怕他的時候,說,“別人可以說什么,你可以自己去思考。”當他知道是彼得扔了克拉拉的輪椅,這個怪異的老頭沒有去教訓,只說,“被內疚折磨得差不多了吧?今天好好照顧這倆小姑娘。”
克拉拉的奶奶,是個很有智慧的人。當她來到克拉拉家里,這個溫暖的奶奶,親完了自己的孫女,沒忘給這個小可憐海蒂一個溫暖的擁抱。甚至當女管家說海蒂弱智的時候,她耐心地給海蒂講故事,用自己的細心和智慧,發現了海蒂的秘密。她因此激發了海蒂學習語言的興趣,使她的學習很快得到了提升,同時她發現海蒂并不快樂。海蒂走后,她知道孫女思念海蒂,很不快樂。她又帶著孫女跋山涉水來到阿爾卑斯山,并把孫女留在這里,最終無意中治好了克拉拉的腿,成就了孫女的美好生活。同時她又送給海蒂一支筆和一個筆記本,鼓勵他寫出自己的快樂。生活中我們是多么需要這樣善良、細心、智慧的老太太,可以解放被關在籠子里的孩子,釋放他們的天性。
克拉拉的家庭醫生,也是一個溫暖的人。她發現了海蒂的不快樂。每天晚上大門吱吱嘎嘎的響,人們都以為鬧鬼。可是家里的男主人和醫生發現了這個秘密——海蒂夢游。這個溫暖的家庭醫生,沒有打擾夢游中的海蒂。當他輕輕的喚醒熟睡的海蒂,耐心的詢問海蒂是否做夢了,他發現了海蒂內心深處深深的思念,這種思念和這里不快樂的生活導致了海蒂的創傷,每天晚上夢游,因此建議立刻把海蒂送回阿爾卑斯山。這個建議,讓海蒂重新擁有了幸福的生活——不僅回到了阿爾碑的山,見到了親愛的爺爺,還進入學校開始了學習生活,甚至學習還高于早就入學的彼得。
克拉拉家的男仆人,同樣是個溫暖的人。這是個沒有多少話的人,他負責家里的人的飲食。當他發現,海蒂想打開窗戶,看看外面的世界。他冒著被管家責備的危險,幫助孩子打開窗戶,并扶著她看外面的世界。當他明白海蒂的心意之后,他甚至告訴海蒂哪里能看到更多。當管家發現克拉拉和海蒂不見了之后,他機智地找回兩個孩子,并幫著隱瞞,免得海蒂受懲罰。
還有一個人,他就是克拉拉的父親。我對這個人的評價是矛盾的。
作為克拉拉的父親,他既是逃避的,又是關心的。喪妻的他,用忙碌來掩飾他的悲痛,無暇自己照顧孩子,請了一堆人陪在孩子身邊。可是這些人,又有多少是為了孩子好的?他們給不了孩子需要的親情。眾多的規矩,讓克拉拉很是壓抑。他無疑是愛孩子的。他愛孩子還體現在,但發現海蒂不快樂的原因之后,果斷地送走海蒂。他內心的柔軟與人性可見一斑。最后當他知道,奶奶把克拉拉放在山上,非常擔心。而一旦發現克拉拉腿好了之后,又是那樣的開心。我們有多少的父母是這樣?明明是愛孩子的,可就是不知道怎么樣去做
到底什么樣的生活對孩子是好的?這部電影給了我們很多的思考。
優裕的生活,繁雜的規矩——到了克拉拉家,成了克拉拉的玩伴,她過上了小姐一樣的生活: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吃上了可口的飯菜,還有人教她讀書;當然還有無窮無盡的規矩。
按說這樣的生活,比她在鄉下的簡陋的、粗鄙的生活,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可是她并不快樂,還得了夢游癥。她每天多要一個面包,時刻想著逃離這樣的家庭。這樣的環境中,不僅她不快樂,身為真正的富家小姐的克拉拉,也同樣不快樂。
回到了鄉間,可以盡情的笑、鬧、蹦、跳、跑……她開心極了。同樣到了這樣的環境中的克拉拉,也是如此,甚至還站立了起來。
看到這個電影,我自然記起18世紀的盧梭,是倡導自然教育的先驅。到底是我們給了孩子想要的生活,還是束縛了孩子?
親們,如果想要答案,請看看這部電影吧——它的名字叫《海蒂和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