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公司發了餃子。因為昨天小雨,霧霾稍稍褪去了一些,所以有幸在餃子解凍之前,撥開不是那么濃的霧霾,及時找到了回家的路。
到屋以后,支鍋燒水,下餃子。幾乎將近有一年沒煮過餃子了,略有生疏,一不留神,竟把一整袋餃子一下子全都倒鍋里了,望著一滿鍋快要溢出來的餃子,我又回想起來了去年的冬至。
記憶中,去年的冬至,霧霾好像還沒有這么大,但公司同樣發了一袋餃子,還是一樣的回家,跟今年不同的是,回家之前我還特意逛了一趟超市。到家之后,依然下餃子,煮好撈起乘到盤里,然后給遠方的女票發了一條消息:剛剛在超市偶遇一位之前相識的女神,我們現在一起在吃餃子。收到消息的女票氣的快要飚臟話,我在這邊拍了一張照,云淡風輕的發了過去,女票一看:老干媽。
思緒回到現在,望著一滿鍋餃子,也只好這么煮了,生餃子只要煮成熟餃就成了。其實,我是個不怎么愛吃餃子的人,一來嫌包餃子麻煩,二來也沒覺得餃子到底好吃到哪里去,怎奈中華民俗,只要過節就幾乎逃不出餃子。
我們家,要屬最愛吃餃子的人,當屬我姥爺。一提起餃子,我姥爺那就來勁兒,對餃子的香贊不絕口,感覺嘴角都要冒油,而且我姥爺他們還把餃子叫做扁食兒,扁扁的食物,咦,聽起來好像更適合餃子??赡苁鞘軅鹘y民俗跟我姥爺的影響,我們全家都把餃子的地位放的挺重要的,小時候我筷子用的不好,怕我夾不起來餃子,還專門給我做了一個扁食兒叉,專門給我吃餃子用。
小時候的我呢,是個骨子里稍帶叛逆的孩子,家人們都說餃子好吃的時候,我偏說討厭餃子,長大了一些,雖然不討厭吃餃子,但是還沒覺得餃子有多香多好吃,可逐漸理解了為什么餃子在他們心中的位置那么高了:我姥爺的那個年代,別說包餃子吃,就連吃飽飯都是個事兒,盼了一年盤到了快過年,家里人這才狠狠心,拿出點錢,買幾絲兒肉,剁吧剁吧包包餃子,給一家人改善改善伙食,那這餃子可不就是他們心中最好吃的東西了,雖然生活條件好了,但是那種盼了一年終于能吃到餃子的幸福感,早已深深烙印在他們的味蕾上了,再加上吃餃子一般都是全家人聚在一起,包包餃子聊聊天,一家人在一起,別提多開心了。所以,餃子才那么香。
而我真正體會到我姥爺那代人對餃子的情感,還是在一個高中剛畢業的暑假:那個暑假我抱著體驗生活的態度,讓我爸把我送到了一個工地上,炎炎夏日,四十度左右的高溫下干苦力活,汗流的酣暢淋漓,在那之前從來不知道汗竟然可以這么流,感覺自己漏水了一樣。又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日子,那次,我不知道有多久沒喝水了,早已嚴重缺水的我下了工之后,立馬到最近的小賣鋪買了瓶冰紅茶,一飲而盡,真的,那是我這輩子喝過最好喝的飲料了。
最好的東西,絕不是你想要的時候就立馬給你的東西,而是讓你想要的欲望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才給你的東西。
所以,"餃子"才這么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