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黃與生姜其實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植物。
姜黃(拉丁學名:Curcuma longa L.)又名:郁金、寶鼎香、毫命、黃姜等。
姜黃芭蕉目,姜科、姜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1.5m,根莖很發達,根粗壯,末端膨大呈塊根;葉片長圓形或橢圓形,葉頂端短漸尖;苞片卵形或長圓形,淡綠色,頂端鈍,花冠淡黃色;花期8月。
姜黃能行氣破瘀,通經止痛。主治胸腹脹痛,肩臂痹痛,心痛難忍,產后血痛,瘡癬初發,月經不調,閉經,跌打損傷。又可提取黃色食用染料;所含姜黃素可作分析化學試劑。
生姜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的新鮮根莖,別名有姜根、百辣云、勾裝指、因地辛、炎涼小子、鮮生姜、蜜炙姜。姜的根莖(干姜)、栓皮(姜皮)、葉(姜葉)均可入藥。生姜在中醫藥學里具有發散、止嘔、止咳等功效。
姜黃的價值在于六個方面,第一,降低血脂以及血中膽固醇濃度,改善循環。第二,非常大的改善暈車暈船癥狀,第三,對肝臟特別好,尤其改善脂肪肝,肝硬化,第四,有很好的抗菌作用。第五,提升免疫功能,尤其有抗癌價值。第六,改善炎癥狀態,消除各種炎癥。
對女性而言,姜黃是預防子宮、卵巢、乳腺疾病的一個重要營養物,日常的補充,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
姜黃,是我們常吃的姜嗎?非也。姜黃雖然是姜科植物的一種,但并不是我們一般吃的姜母鴨或姜絲炒大腸所使用的姜。姜黃是數千年來在印度醫書《阿育吠陀》(Ayurveda)和中藥里常見的一種藥材,也是好吃又便宜的辛香料,我們常見的咖哩帶著極其鮮艷的黃色,就是因為姜黃的成份。
咖哩在印度飲食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近年來西方人對印度老年人罹患阿茲海默癥的比率遠比其他國家低而感到有趣,從飲食文化的研究分析中發現,其主要原因可能是食用了大量的咖哩,有這么神奇嗎?進一步的研究竟然發現,咖哩中主要的成份姜黃,可以抑制β類淀粉蛋白的聚合顆粒沉積在腦神經突觸的間隙,因此推論姜黃能預防阿茲海默癥所造成的老人癡呆癥狀。
姜黃(Curcuma longa L.)為姜科(Zingiberaceae)姜黃屬(Curcuma sp.)的植物,原產于印度、東南亞、中國的四川、廣東、云南一帶,以及臺灣,主要是使用其根莖部份。使用姜黃的歷史可回溯數千年,在印度傳統醫學上,姜黃因為具消炎效果而經常使用于抑制關節疼痛,并用于外敷傷口。
根據中醫典籍記載,屬于祛瘀活血藥的姜黃,其性味辛、苦、溫,歸肝、脾二經,功效為通經止痛、破血行氣,主治癥瘕血塊、月經不通、腹中氣脹、胸腹痛、風痹臂痛、撲損瘀血等癥,姜黃也認為是芳香健胃利膽劑,兼有止血、袪風、通經、鎮痛作用,也可用于腸胃炎、黃疸、腹痛,胃痛等癥;外用為粉末涂布,也可治療膿腫創傷
這些看起來聽起來很玄的癥狀與描述,現在西方醫學認為大部份都與發炎現象或前列腺素的作用相關,由此可知,姜黃在抗發炎上似乎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早在1842年伏格爾(Vogel)等人即從姜黃與郁金中分離出具鮮黃色的類姜黃素(curcuminoid),隨后在1910年蘭柏(V. Lampe)和米羅貝德斯卡(J.Milobedeska)也進一步確定了姜黃素的結構(見42頁〈姜黃素可能的制癌機制〉)。近百年來有超過1700篇相關研究的科學論文發表,主要的發現是,屬于多酚類化合物的姜黃素,具有抗發炎、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癌、心血管保護等作用,并認為具潛力開發為癌癥、糖尿病、高血脂、心臟病、關節炎、皮膚病、阿茲海默癥,甚至艾滋病及多種慢性發炎疾病的治療藥物
心血管保護劑:姜黃素是很有效的抗氧化劑(效果約為維生素E的10倍),能減少脂質過氧化,最重要的是,可以減少造成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成因之一「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作用,因而減少動脈粥狀硬化的形成。此外,對于動脈粥狀硬化病變過程中的血管平滑肌細胞,以及周邊免疫細胞的不正常增生和細胞周期調控,姜黃素也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有些研究也指出,姜黃素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的現象、誘導熱休克蛋白的產生,以及降血脂和降血糖的功能,對于預防心肌梗塞有明顯的效果,因此被認為是治療心血管疾病藥物的明日之星。
近年來,姜黃素被研究最詳細的是抗癌的作用,主要為預防細胞癌化(carcinogenesis)和治療癌癥兩方面。近年來的研究發現,感染病原體及自由基等化學物質造成的慢性發炎與基因突變,是導致初期細胞癌化的主因。而姜黃素可以透過抑制細胞核κB轉錄因子(NF-κB)、環氧化等抗發炎的機制、透過抗氧化減少因自由基或氧化壓力引起的基因突變,或是活化谷胱硫轉移而抑制許多致癌物引起的細胞癌化
從許多的動物實驗也可證明,姜黃素可以抑制一些化學致癌物(如二乙亞硝胺)所誘發的細胞癌化。姜黃素也對一些與癌細胞生長相關的訊息傳遞因子,包括生長因子、細胞激、細胞周期調控因子都有調控作用,而能有效抑制體外的癌細胞增生;在動物實驗中,姜黃素也能顯著的抑制腫瘤生長;有些研究亦指出,姜黃素具有選擇性殺死癌細胞的功用,高劑量的姜黃素會導致癌細胞的凋亡(apoptosis)。
另一方面,造成癌癥預后不良、死亡率高的主因是癌細胞發生轉移,而姜黃素對于在癌轉移過程中許多重要的因子(包括血管新生因子、基質金屬蛋白、細胞黏附因子)具有明顯抑制作用,也因此姜黃素被認為在抑制腫瘤生長與轉移上具有療效
在皮膚方面,姜黃素會加速皮膚傷口的愈合,減少疤痕形成,主要是因為姜黃素能促進轉化生長因子β及一些膠原蛋白的生成、表皮細胞的再生,并減少自由基的傷害;姜黃素也被認為可以對一些皮膚病,包括牛皮癬、硬皮病、皮膚炎及皮膚癌等有改善的療效,并對紫外線造成的皮膚病變有保護作用,因姜黃素具有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可以捕捉紫外線照射時所造成的自由基,以避免細胞受到攻擊。此外,姜黃素能有效抑制許多發炎的機制,所以也應用于治療風濕性關節炎。
除此之外,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姜黃素對許多病毒或其引發的致病過程,具有抑制作用。姜黃素對艾滋病毒這類反轉錄病毒生活史中不可或缺的蛋白和核酸嵌入有明顯抑制作用,且也會抑制導致心肌炎的克沙奇病毒(Coxsackievirus),甚至B型肝炎病毒。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運用,繼續做活動,至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