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孩子去我婆婆那里了,晚上喝了點小酒的先生,就非要把孩子抱回家睡覺,結果沒有得到我婆婆的應允,就悻悻的回來了。
路上,他借著一點微醉,碎碎念道:沒有孩子在身邊,睡覺都沒有安全感。
原來,孩子在婆婆那偶爾睡一覺,我都會失眠,想著大約是女人多愁敏感,才會有這樣的癥狀。沒有想到,成天不怎么說話的先生,也有這種感覺。
他說,我們終究還是沒有美國父母那樣灑脫自在,對于孩子不那么依戀。我想,是的。
我們作為一名中國人,世代文明在這里更替迭代,幾千年來的家族和宗族意識,已經深深的寫進我們的基因里面,家庭作為一個牢固的社會單元,一直在扮演著一個不可或缺的社會角色。
盡管我們現在的家庭觀念已經不那么濃重,但是幾千年的文化之根一直在,其中就有,父母養育孩子,對孩子的依戀。
但是美國是一個年輕的民族,他們能坐上五月花去探尋一個未知的世界,就是足以說明他們的基因里,那份對于自由和金錢的向往超越了對于家庭的依戀。
在漫長的拓荒之路上,他們要面對恐懼、孤獨、無助甚至生命的危險。但是他們承受下來了。
但是說美國父母有多么的灑脫,那倒也未必。人都稀罕家庭的溫暖和親友的陪伴。作為中國的父母,我們更是習慣了幫助給予和相互依靠。
所以我們沒有那份基因,也不要強求自己能多么舍得孩子,凡事不為難他人,是一種教養,在不為難他人的前提下,也不為難自己才是一種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