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讀到蔡崇達的代表作——《皮囊》。
故事寫的是作者阿太的故事(外祖母的母親)。那個倔強又堅強的老阿太,那個提出“身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老太太,總讓我好奇,現實中的她究竟是個什么樣子,那個時代的人是否都那么堅強打不倒。
由他的阿太,我也想到我的,她年輕的時候究竟是什么樣子?又是一個怎樣的人?
只是別說她年輕的時候,即便是她老了的樣子,在我的印象中,也只是一個滿頭白發、終日笑瞇瞇盤腿坐在炕上的老太太。我湊近了,軟軟叫一聲:“老太太!”那邊輕輕回一句:“哎!”
這就是我對她唯一的記憶了。
我問媽媽,媽媽想也不想,只說:是一個特別慈祥善良的老太太。可她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她的身上發生過怎樣的故事?媽媽也記不清了,勉強回憶起的,也僅有一兩件事。
事實上,我的外祖母(姥姥)親生的母親在她三歲的時候就去世了,我的阿太(這邊叫老太太)是繼母,只是姥姥很幸運,她遇到了一個非常疼愛她的新媽媽。我不知老太太是何時嫁入我家,只知道嫁過來之后,便和我的姥姥相處融洽,仿佛親生母女一般。
后來,老太太為姥姥生下了一弟一妹,姥姥和她的弟弟、我的舅姥爺相處尤其親密。姥姥年齡不大即守寡,拉扯著幾個孩子,日子過得很辛苦。老太太總是告訴自己兒子:“你是你姐姐背大的,現在你姐姐日子過得苦,你必須得幫。”
于是,我那個淳樸的舅姥爺常常發了工資就直接送來自己的姐姐家,慷慨到連一個分幣都不給自己留。
冬天的時候,家里買不起棉花,媽媽和幾個姨媽、舅舅的衣服破舊,都凍著。老太太又把家里好不容易攢出來的羊毛通通給姥姥帶走,讓她自己紡一點線、織一點布做衣服。
這就是媽媽僅能想起來的一點關于老太太的故事了。
故事不多,只知道那段苦日子,一家人就這樣相互扶持著,熬過來了。
只是我的姥姥是由老太太撫養大的。那么我想,姥姥身上的一些特質,也必然能夠看到老太太的影子。
姥姥年輕時的日子很苦,可她總能帶領全家,把日子過得樂樂呵呵。她常說:“細滅(高粱稈外面的一層薄皮)拉不死人,胡椒面辣不死人。”從不貪人便宜、也從不與愛貪小便宜的人斤斤計較。
我想,她這樣的堅強、樂觀、心胸開闊,必然也是受到了老太太的影響。
老太太與姥姥的年代,正是中國最困苦艱難的年代,可她們那么堅強、那么樂觀、那么擁有把苦日子過得也快樂的能力,常常讓許多自詡能干的男性也望塵莫及。
她們的美好特質傳到了媽媽,又是十里八鄉唯一一個能上割麥機、并且干活兒比男人還溜的女性,幾個姨媽也都個頂個兒的樂觀堅強。
到我,就常常自覺慚愧,因為我什么也不會干,唯一遺傳到的,大概也只有打不死的小強精神了。
這讓我更加好奇與傾慕年輕時的老太太,那位只在我記憶中存一個剪影的老人,她該是一位多么偉大的女性?
越想就越好奇,越好奇也就越無奈,如果老太太去世得能夠晚一些、能夠等我長大了和她好好談一談,該多好!
只是時間走到今天,我們已永不可見,留給我的只有懷念、崇拜、與修身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