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個人一生下來,就活在了周圍人的評價體系里。
小時候,會有父母、老師、鄰居評論你乖不乖,可愛不可愛;長大了,會有同事、老板評論你工作努力不努力,事業成不成功;結婚后,會有朋友、熟人評論你幸不幸福等等。
你如果總是按照他們的導向去生活,終有一天,會變成一個連自己都不認識的人。
有些人,恨不得把所人都塞進一個自以為是道德的模子里,變成一個合乎規矩的俗人,哪怕這個規矩是一群俗人的規矩。
如果太在乎別人的評價,做每件事都害怕別人嘲笑你、打擊你、反對你,那么你就永遠只會活在別人的眼光里,一事無成。
01
這段時間,小A姑娘正在糾結一件事,她和男友戀愛兩年,各種不滿越積越多,她對我說我真的好累,想分手。
我不解,決定分手就分唄,有什么好糾結呢?
可是,我以前不是有曬朋友圈秀過恩愛嗎?朋友們會怎么看我?會不會說我喜新厭舊?我倆一棟大樓上班,同事們都知道,他們會不會是覺得我嫌他窮?會不會說我物質?會不會覺得我游戲感情?
哇哦,別逗了,你以為你誰呀?人家大明星老婆出軌都只熱鬧了那么一陣子,某名人剛在電視臺秀完恩愛,沒多久就離婚只博了觀眾幾天的熱點,你以為就你分手那點事兒能引發別人多大的興趣?
失戀、離婚、辭職,這些你認為天大的事,到別人那根本就不是事!
美國教授馬克·鮑爾萊因說過:
“一個人成熟的標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發生在自己身上的99%的事情,對于別人而言,根本毫無意義。”
所以姑娘,你該怎樣就怎 樣吧。
02
總是在乎別人看法的人,根本就沒有自己的處世底線,他們只想取悅別人,而忘記了自己
大家想必都聽說過父子騎驢這樣一個故事。
父子二人一起去趕集,開始是兒子騎驢,路人指責其不孝,然后父親騎驢,又被人指責不疼愛兒子,之后兩人一起騎驢,有人說他們虐待驢,于是他們干脆都不騎,牽著驢,大家卻嘲笑他們傻,有驢不知道騎,搞得父子二人不知所措,騎也不是不騎也不是。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論你怎么做,都會有人不滿意。
很多時候,我們去討好別人,卻忘記了自己的內心。
其實每做一件事,我們只要守住自己的處世底線,找到平衡自己道德世界的那顆把鑰匙,別人的嘲笑、指責根本就不值一提。
因為生活是你的,無關他們痛癢。他們站在道德、規矩的致高點,對你指手劃腳過后,該干嘛干嘛去了,你的痛苦、煎熬只有你自己能懂。
03
之前網上有個新聞,稱一上海姑娘不顧父母反對,決定去男友家過年,誰知到了準婆家僅僅吃了頓飯,就被對方的貧窮落后嚇著了,毅然分手,落荒而逃!
這一下網上熱鬧了,大部分網友怒斥姑娘沒教養,不懂禮儀!人家農村雖說窮了點,但是花了心思準備的,你卻一點沒禮貌,剛來吃頓飯就走了!讓人情何以堪!還有人說她矯情,事先明明應該知道農村就是這樣的,還故意讓農村人下不了臺!
我說這群人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人家姑娘能不顧父母反對來到農村,自然也是想追隨愛情,可是到了才發現,農村的環境、氛圍根本不是她能承受的范圍,她很明白自己無法融入這種生活,那不當機立斷又怎樣?在男方家住幾天,過完年?
你搞清楚好吧,既然要跟人分手,還在人家里住?這什么意思?有這么拎不清的人嗎?
這個姑娘懂自己的心!她明白自己想要的不是這樣的生活!就算是事先有心理準備又怎樣?現實比想象的更殘酷。
也許姑娘在處理這個事情有不成熟、不妥當的一面,但她至少是遵從了自己的內心。
我很佩服這個姑娘如此決絕,她不怕擔負“瞧不起農村人”、“耍小姐脾氣”、“物質女”的罪名,因為她不想獨自一個人面對無法承受的生活!
04
我們都明白,每個人只有這一生,不會再有別的一生了。
這一生過得好壞與否,酸甜苦辣,只有自己品嘗。
你是別人眼中的剩女,因為害怕別人的眼光嫁給一個自己不愛的人,周圍的人覺得你終于“正常”了,而在婚姻里苦悶的人只是你。
你創業失敗或是被老板了炒魷魚,怕別人笑話你,變得怯懦、自卑,封閉了自己,不敢與人交往,其實打倒你的不是失敗,而是別人的嘲笑。
嘲笑又如何?譏諷又如何?指責又如何?你要弄清楚你是為你自己而活!只要不違背自己的道德底線,問心無愧,可以大大方方面對世人,你越是這樣坦蕩,無畏,指責你、嘲笑你的人越少。
人生如戲,你就是自己這部戲的主角,別人永遠只是觀眾,如果一味地迎合觀眾,到頭來你只會迷失了自己,忘卻了初衷。
為了不白活一場,不如就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誠!誠實地遵從自己的內心,想說什么,想做什么,就去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