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準感知時間
通過介紹柳比歇夫來告訴我們一個真正感知到時間流逝的人取得了多么驚人的成就,也引出了事件--時間日志的重要性。由這種基于過程的日志更精確地感知時間,結果不好時也更容易發現緣由。
2.最好的工具--紙筆
養成任何非天生的習慣,都是需要掙扎才能做成的事情。我們只有一個習慣是天生的--懶惰。
心智開啟的起點是意識到可以自律,而心智發展的過程就是克服懶惰的過程呢。
當我們決心改變的時候,懶惰變回指使我們的那個大腦的自我保護功能--遺忘--起作用,讓我們不知不覺停止改變。
記錄時間開銷是需要花費力氣,很容易就因為某些原因忘記了,良好習慣的形成就是需要不斷提醒自己,和自己懶惰的天性作斗爭,不然就真的這樣半途而廢了。提醒的方法可以很簡單,比如用便利貼。時間開銷記錄可以培養自己的成就感,也可以避免輕易的原諒自己,畢竟時間一去不復返。再一點就是情緒會影響自己習慣的形成,能量不足就很難去接著培養自己的習慣。
3.制作時間預算
列表,把自己需要做的事情都寫下來。按重要不重要進行劃分,要學會分辨什么是真的重要和顯得重要,判斷的標準就是看這項任務的完成是不是對你的目標有益。不要僅僅因為有趣就去做無用的事情。
4.使用列表減少失誤
選擇方便的工具,要實用而不是形式化,要能隨手可及,要分配任務的優先級,要核對列表的完成情況
5.計劃
判斷可行性:1已經有人做到了,2我與那個人沒有太大的差距
即便如此也要進一步通過行動來判斷目標是否可行
長期計劃是需要實踐才能習得的能力
不要過于癡迷計劃,重視行動
感想:
本章講到了要記錄時間開銷日志和任務清單,這個之前在易仁永澄和橙子的課程里都有聽過。大大是每日都要做時間開銷記錄的,小強的時間管理課程里說時間開銷普通人不建議每天做,太浪費時間,建議做三天的,分析和優化一下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我也覺得每天做對我來說暫時不現實,可以做三天的觀察一下。之前嘗試過兩天沒有堅持,那明天再重新開始吧,記錄三天的時間開銷。
任務清單我現在也有做,每日的復盤這幾天有點拖沓,不知道如何寫起。
我做復盤的目的是什么呢?
1.反思自己前一天的情緒、能量狀態,看是不是受到影響,是的話是什么因素,是否和過去的經驗或者信念有關
2.看看自己是否分的清重要的事情,看任務的完成情況,沒完成的是因為什么。
3.把看到的信息組塊化,為構建知識系統做準備。昨天學到了什么碎片化的知識,及時整理下來。
復盤明天重新開始,之前應該是堅持了兩周的樣子,后來就忘記了。復盤和每日任務都要列到我的儀式化清單里,每日堅持做,這是有復利的事情啊。
關于懶惰的壞處,深有體會,畢竟懶惰是人類的天性。但是不能把一切都歸于懶惰,還要受自己的解釋系統的影響吧,像有很多人就是低水平勤奮啊。習慣的養成不是僅僅靠勤奮、靠堅持就可以的啊,得用大大的TMBRT模型來分析,習慣養成訓練營里的內容更科學和全面一些。
關于區分任務優先級還是值得學習的,像我就有時候拎不清重點。雖然每天有標一下在緊急重要的四象限里分類,但是還是沒確定先后順序啊。
另外講到計劃,要判斷可行性,這個就要看自己的預估能力了,評估自己目前的資源,包括時間、精力、人脈等。長時間的計劃像大大最近在講的月目標制定就很難,但是越是難的內容越要學。當然我還停留在周計劃的階段,還不能很好的完成。有梳理一下原因,但暫時沒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