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閱讀原文片段】《非暴力溝通》2-4
用“選擇做”代替“不得不”
第一步,在日常生活中,你覺得哪些事情沒意思,卻又認為自己不得不做,請將它們列在一張紙上。
當我第一次審視自己的清單時,僅僅是它的長度,就讓我明白為什么我活得很不開心,我終于意識到,有許多事情,我之所以日復一日的去做,是因為我相信那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我清單上的第一項是“寫臨床報告”,我討厭寫那些報告,然而每天我至少要折磨自己一個小時,第二項則是“開車送小孩上學”。
第二步,列好清單后,向自己坦白:你做這些事情是因為你選擇了做他們,而不是因為你不得不做,在你所列的每個項目前,加上“我選擇做”。
當時我對這一步驟有些抗拒,我反復強調:“寫臨床報告不是我的選擇!我不得不做!我是一個臨床心理醫生。我不得不寫這些報告。”
第三部,一旦承認某一行為是你的選擇,就填寫以下的聲明來了解你為什么要那么做:“我選擇做____是因為我想要____。”
你在思考“我選擇做____是因為我想要____”這個問題時,也許會像我考慮開車送小孩上學時那樣,發現自己行為背后的價值取向——你在生活中看重什么。我確信,一旦意識到我們的行為所服務的需要,即使工作很艱苦,富有挑戰性乃至舉步維艱,我們也會從中得到樂趣。
【I】
我們常常感到不開心,因為我們發現我們有很多不得不做的事情。然而盧森堡博士認為,我們對自己的意愿、行為和感受負有完全的責任。所以,讓我們用“選擇做”來代替“不得不”的那些事情。
當我們嘗試用“選擇做”代替“不得不”的時候,我們將不再被那些厭煩的事情所困擾,我們可以主動的掌控自己的生活,甚至能夠看到在生活中什么對我們是更重要的,從而能夠更加快樂的生活。
那么,具體怎么做呢?
1.列出“不得不”。
將我們生活、工作中遇到的不得不做的事情列在一張紙上。
2.改成“我選擇”。
把不得不改成我選擇。
3.寫出“為什么”。
寫下來我們為什么要選擇做這個,幫助我們梳理內心的動力。
4.重寫“我清單”。
現在,我們要重寫剛才那份清單,然后可以將其貼在書桌前、辦公桌前或者冰箱上,提醒自己,給自己力量和暗示。
【A1】
以前,我非常討厭我的工作有一項就是處理票據,每次處理票據讓我特別抓狂?,F在,我這樣做:
1.寫下:我不得不處理票據。
2.改成:我選擇處理票據。
3.寫出為什么:因為處理票據是我工作的一部分,有助于更好的完成我的工作。同時這也是領導對我的信任,我不能辜負領導對我的信任。
4.重寫后的清單為:我選擇處理票據,是因為我想要更好的完成我的工作,我想要對得起領導的信任,我也想要在工作中成為更厲害的人。將其貼在辦公桌前,時時提醒自己。
如此,將我們遇到的每一項不得不做的事情經過這樣的思考和選擇,讓我們更能主動掌控自己的生活,負責自己的一切,也能夠更快樂的面對這一切。
【A2】
在以后的生活、工作學習中,再遇到這樣不得不做的事情,我將不再是垂頭喪氣、滿面愁容的去做,而是先經過以上四個步驟,把我的生活掌控在我自己的手里。寫到這兒的時候,已經有很多很多的事情冒出來了:
一.列出“不得不”。
1.我不得不鏟貓砂。
2.我不得不在7:00起床。
3.我不得不在出門前把衣服上的貓毛去掉。
4.我不得不整理我的辦公桌。
5.我不得不和不喜歡的人打交道。
二.改成“我選擇”。(以第一個為例。)
我選擇鏟貓砂。
三.寫出“為什么”。
貓咪更健康和舒適,家里也更清潔。我愛我的貓咪,當然要照顧好它們呀。它們也愛我,也很照顧和依賴我,我們要彼此陪伴的。
四.重寫“我清單”。
我選擇鏟貓砂,是因為我想要貓健康舒適、家里清潔有序,我想要我和貓咪互相陪伴,彼此好好的生活。
嗯,果然感覺不一樣了。晚上把其它的不得不也這樣來重寫一下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