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的不斷蔓延,隨著確診病例人數的不斷攀升,焦慮情緒慢慢掌控了我,我已連續幾晚入睡困難。
昨晚臨睡時老公告訴我,他今天下班回來時發現小區進出口已實行封堵,進出車輛必須登記,量體溫。
我也在老鄉群里看到一張虹橋一戶人家被隔離的圖片。
今早起來,我不敢再打開微信。
大約年前一周,每晚晚飯后,我都會和女兒帶著兔子,約著朋友帶著她兒子,在我家旁邊的水上公園散步。有一晚,蹦蹦跳跳走在前面的兩個小朋友突然有些驚慌地跑回來告訴我們說前面有戴口罩的蒙面壞人,朋友也就此提起朋友圈看到的武漢查出冠狀病毒的消息,于是這個曾經未引起我重視的詞匯,慢慢變得可怕起來。
回來后我認真地翻看著朋友圈,先把自己的親人過濾一遍,母親已于一周前搭乘老鄉的私車回到老家,兩個弟弟在昆明,目前昆明似乎也還好,只有姐姐是鄉村醫生,我撥通了姐姐的電話。
姐說前幾天倒真有一個從武漢回來的女大學生來輸過液,癥狀就是咳嗽。算算也有四五天了。我連說你這幾天沒有什么不適吧?姐說不咋個。我的心臟終于放松下來,恢復了正常心跳。
再回憶一下我自己的活動軌跡,最近也就跑羅平看病,也在一周前,小縣城山高皇帝遠,應該沒有被感染的概率。老公和孩子就在城里活動,應該很安全。
我似乎沒有在武漢工作的朋友。對了,有一個大學同學!沒事,剛剛還看見他在朋友圈刷屏。
好了,明天太陽一定還從東邊升起,把心放肚子里吧!
噼噼啪啪!
除夕夜在此起彼伏的爆竹聲中來臨了。
邊看春晚邊玩手機,順便搶搶紅包。但今年的氣氛與往年有些不同,不管在哪個群,發紅包再也不像以往那樣在朋友圈掀起聊天高潮,總是搶的人多,說話的人少,發紅包的更少。
冠狀病毒!這個似乎離我們很遠的瘟神,已在大部分人心里投下陰影。
大年初一,還沒起床就聽說下雪了!下大雪了!
果然,整個世界銀裝素裹,漫天飛舞的雪花,趕來過年似的紛紛奔向大地的懷抱。往日來往不絕的車聲人聲也銷聲匿跡,整個世界終于安靜了。
雖然天氣預報早就說過會有這場大雪,但誰也沒料到它會來得這么急。
已過了歡呼雀躍的年紀,先動起來的是腦子。
瑞雪兆豐年吧?
那些因各種意外還沒趕到家的人們,怕也得停下奔忙的腳步了吧?避開人情,這場雪對疫情的控制會有一定作用吧?
孩子可沒想那么多,她早就邊穿衣服邊嚷開了:
媽媽!我們去堆雪人,打雪仗好不好!爸爸,我和我媽打你。
不管做什么,總有那個瘟神如影隨形。
朋友圈刷屏的也是這個瘟神,于是本就離不開手機的我更加離不開手機了。看朋友圈成了每天睜開眼睛的第一件事。
于是我知道了,是那個八十四歲的老人不辭辛老輾轉奔波,帶領醫護人員沒日沒夜的與傳染病毒抗戰在第一線,是他在給我們全國人民遮風避雨,是他在給我們吃定心丸!
于是我知道了口罩代替了豬肉,成為了緊銷商品;
于是我知道了疫情正在以武漢為圓點成放射狀向四周擴散;離我最近的已到了羅平縣醫院,那個我連續跑了一周的醫院。
直到此時,那句苦口婆心的宅家建議被調侃成一動不動到鐘南山說動再動對我才有了警示作用。
除了每日給母親和大姐打電話,我開始了豬一般的生活。
追劇,看小說,刷朋友圈;
看小說,追劇,刷朋友圈,練字;
追劇,刷朋友圈,看小說,改裝褲子;
追劇,刷朋友圈,看小說,學做包子;
……
連日來對著手機,眼睛疲憊了,我再也看不動了;練的字水一干什么也沒留下,似乎毫無進步,我失去興趣了;改的褲子朋友們大都說很難看,我也知道我不會穿著它們走進教室,我也不想再做無用功了;由于小蘇打放的太多,蒸的包子全黃了,我知道我這個臨時興起的興趣也黃了。
《紅樓夢》看完上部,“想到那句呼啦啦似大廈傾”,我沒有勇氣再看下部了;《在遠方》看到姚遠夾在兩個全心愛她的女人中間左右為難,我看不下去了;在這非常時期,面對疫情,我已經無能為力,我更不能再給國家添亂。
朋友圈有人調侃說,疫情解除時,估計精神病院也得滿員了。朋友圈還有人說,她變得話少了,另一個說他變得脾氣爆了,還有朋我說,她封了!我知道,她不是寫錯字了,她是故意把字寫別了。
給母親打電話,一個人待在家里的母親,講電話時帶著哭腔。她本就消極悲觀,此時一個人在家,不敢串門不算,有大事要辦,連個商量的人都沒有。
年初十要給父親立碑,可兩個弟弟已先后返回昆明,本打算到初九請假回家,可是由于大雪,連續停電四天,到了昆明打開手機才知道延長假期,延遲收假。我也原打算年后回家,可因為天氣和疫情,一等再等,如今吉日已近,卻封城的消息。
姐姐從過年一直不間斷上班,診所里已忙得不可開交,家里的事唯一能望靠的只有她,有時候打電話過去,病人等著,領導看著,換鹽水的患者催著,怎一個忙亂了得!
感覺我也快,封了!
好在身邊有個小太陽!
小太陽第一天與她爹打了一場盡興的雪仗;第二天我帶著和她小表妹堆了一個雪兔;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做手工,做花環,剪窗花,還弄到一根線用線蘸著墨水,把線夾書里按著書用盡一拉線頭,就可得到一副圖案,她滿身滿臉,滿手,甚至地板上都是她的墨跡,她卻玩得不亦樂乎。每有作品,她總央求著我發朋友圈,我依言而行,總能獲得最多的點贊。
我是一個喜歡戶外的人,幾天不去山上走走,就感覺氣不順。這不,利用晚飯后的時間追趕斜陽,在人跡罕至的林間小道走走,拍幾張照片發個朋友圈,也能獲得最多的點贊。
究其原因,并不是女兒的作品多么完美,也不是我的攝影技術多么高超,而是在滿天都是疫情消息的朋友圈,這些與疫情無關的東西亮了大家的眼。生活需要曙光,而不是一味的真相,尤其是在困難時期,有病的人需要鼓勵,無病的人,也需要鼓舞,尤其禁足在家,內心不夠強大的人,又有多少人能樂享這份閑,又怎能不生出許多愁?
生活需要曙光,愿我們在這非常時期,找到能點亮你心燈的東西,拿出來與大家分享,也給別人帶去一縷曙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