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一個人過,我從來沒有養(yǎng)成一個好的生活習慣。一直一直很想特別特別努力,可以靜止下來完成一件事情,做好一件件簡單的事情。
我想要按時起床,按時睡覺,及時把衣服洗了,把房間整理整齊,認真對待一直瑣碎的事情,閑下來時,仔細泡一壺茶,有始有終地看一本書,讀進去也能夠讀出來,不要捧著一本書死守到海枯石爛也懶得動彈,一晃時間已經(jīng)凌晨,我的杯子和茶壺都沒有洗,桌子上也堆滿了零食的殘骸。
或者刷豆瓣刷不停,反復聽一首歌,對一部電影意猶未盡,進程條拉來拉去地反復溫習那些有味道的臺詞。或者等待一部被已經(jīng)確定被cancel掉的美劇,心里焦躁地沒完沒了。粗略地計算我總有不甘的心情總會浪費我半個小時到4個小時不等。
我試著坐禪,研習瑜伽或者養(yǎng)氣,可惜六根未凈之人是難以享受那份寧靜的,我感受到了那股體內(nèi)蠢蠢欲動的能量,卻一直都抓不住它。
我可以充實滿意地過上幾天,隨之而來潛意識的心里補償帶來的混亂讓我反復責備自己,又反復犯錯,惡性循環(huán),人生啊,真的一刻也不能放松呢。
為什么痛苦,是因為沒有好的習慣,我的行動的意識總是在我的大腦里反復激蕩才奔出體外,夾帶著悔恨。嚴格來說,這是種心理疾病。
對自己進行精神分析。我是不是那種會把事情搞砸的人?分析了一下,不是,相反如果我愿意去做,事情往往會很漂亮,那么為什么我會害怕開始行動,頻繁拖延?一開始,我難以意識到緣由,甚至逃避這個問題,不想干就是不相干嘛,哪有那么多為什么。凡事問為什么是一個偉大的人必經(jīng)之路,我反復問自己,反復回憶自己的情緒過程。
我得出一個答案:做事情就是很累,而我怕累,又沒有敷衍的個性。我完成一件事情的心力是巨大的。做一件事情就要做好這句話常常在我的腦子里盤旋,完美主義加精神潔癖已經(jīng)深深影響我的生活和工作。我直到大學后才能忍受洗白色的棉襪子,而棉制材料8%的污漬殘留總是在我心底揮之不去。
結果是寧可生活在垃圾堆了也不作為的破罐子破摔,甚至有時候幾乎哭泣:生活實在是太艱難了,寧要不要那種整潔舒適也不想承受那種挫敗感。
但是現(xiàn)在我直到我這是懦夫的行為,我沒有在潛意識里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若是這些美好的東西本身就是我身體的一部分,我的一部分屬性,我就不會如此艱難。
它們會是我的的!我不再責備自己,而是鼓勵自己,下次多堅持一會兒,少放縱一會兒,不要想著明天我就能成為一個能夠處理一切的人,只是每次多一些,每次解決一個問題,先保養(yǎng)好身體,再處理好生活環(huán)境,試著堅持一件小事,試著追求一份理想,直到我習慣那種寧靜,那種堅韌。
生命一場修行,我們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