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兩個閨蜜都跟我分享他們最近的感情生活:
一個是吵架之后剛和好,反省以后覺得這個男人是她以往相親以來讓她覺得相處最舒服的,所以妥協回歸,大人不計小人過。
另一個是剛一見鐘情了一個又帥又高又有趣又多金的男生之后一起看了場電影,覺得自己各種配不上又內心好喜歡的糾結貨。
這已經說了相處舒服和自己喜歡的兩個題目里的重點了,喜歡自己的也沒什么好說,找個對自己好的,已經被很多情感博主用壞了。
但聰明的你細想一下,對自己好是對方衡量彼此行為之后的一種策略結果,而不是你單方面考察的理由。
相處是彼此互相激發的過程,我給你一塊糖而給別人兩塊糖,是因為你沒看到別人給我三塊糖。
那就問了,這些都不是,那到底是什么?我不說,你自己思考思考可能答案就在眼前,我對每個人都不一樣,因為每個人對我都不一樣。
我們先承認我們都活在這樣一個瞬息萬變的時代,今天你可能喜歡周杰倫明天可能就崇拜小鮮肉,今天喜歡吃羊肉串明天就想涮火鍋,有時候也許不是你自己想違背初衷,而是誘惑太多,何況人類壽命在增長,和固定伴侶的相處時間延長后情感適應度和無聊度都會無情地在猛長。
才發現吧,大人們說的無奈和無力,還有覺得上學是世界上最簡單的事兒,原來是這樣一個原因,太多因素干擾你的人生進程了,不再是考場一筆一紙及格蓋章的證明就可以安心看動畫片玩游戲。
所以因為長大身心需求伴隨著這個環境變化而出現的種種矛盾,如何才是最好的解決方案。我們不能偏執于對方要永遠愛自己,因為承認吧,人生那么長,可能先說不愛了的是你自己。
下面就引入這個社會大規矩,和那些讓你付出就可以得到回報的人廝守終生。也就是對那些懂得你的好的人好。
此法在親情愛情友情中都值得使用,百試百靈。
這要引個熱點梗,明星們面對自己的另一半出軌門的各式反應,明眼的群眾們如果代入感夠強就知道對于他們公眾人物的一門婚事來說,外界的各種因素都自動捆綁成他們過好人生的一些不得不考慮的因素,如何在巨浪里行駛平穩需要各方面盡可能地平衡,因為平衡才能讓他們本來就容易被各種事務消耗的精力不容易接近透支。
同理,普通人的生活可能不如明星那么多事務但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選擇一個能跟你面對矛盾時默契站在同一戰線的人,他們堅守戰壕的理由就是彼此之間的交往簡單明了,你對我好,我也對你好,這是愛商,而不是把有限的人生時光投注在血本無歸的懊悔和糾結難過的復仇里,它本可以不那么復雜。
兩個好人在一起總會有一個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