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每到倍思親的節日,你都要欲斷魂。
屈原死了。
死在兩千多年前的汨羅江。
于是,洞庭湖一直有開放龍舟表演的習俗。
不是要演給屈大夫解悶的,大致是撈金身一直未果。
我們還在這一天發明了新的食物——粽子。
不是要給屈大夫解饞的,而是怕江里的魚兒拿屈大夫解饞。
民眾對其之心天地可鑒,不枉屈大夫哀民生之艱,雖體解吾猶未變。
可這位偉大的詩人政治家離世了,我們不應該很悲痛么。
所以專家說了,給人發短信不能說端午節快樂。
無知的小伙伴們請趕緊停下打字,不要暴露你人性的泯滅。
歡度端午節,真是喪心病狂啊。
你們在心里肯定邪惡的想象屈原一百次投江的畫面,然后暗自竊喜。
艾瑪,真是太黑暗了。
楚懷王沒有真心實意的對待這位基友,反而投向鄭袖的懷抱。
如果當時大王肯多出時間陪陪屈原,談談心,嘮嘮嗑,怕是就不會這么悲慘了。
所以,屈原用死的教訓告訴我們,一定要珍惜你的家人,多抽空陪陪他們,不然……
詛咒你一輩子也吃不到粽子。
可是你有多長時間沒陪家人了?
01
你還記得多年前過端午節的情形么?
小時候,在臨近端午節的時候,外婆和媽媽總會拎著小凳子,坐在爬滿葡萄藤的院子里包粽子。
她們一手拿起綠綠的粽葉,一手抓一把米,然后順著粽葉的生長方向,幾次折疊,再用細繩一捆,一個豐滿立體的粽子就出來了。
我們拖著小腦袋呆呆的看著,驚訝于那樣瘦長的葉小姐,如何變成一個白胖的葉大媽。
外婆時不時還會把一個糯米里泡好的大棗,塞到我的嘴里。那口齒間的甜蜜伴著空氣中不時吹來粽葉的清香,在那個下過雨的午后,美好的連陽光都會吹出斑斕的泡泡。
那時的生活才叫有儀式感。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大街小巷每家每戶都會在大門上插上艾草,好似是通往桃花源林中的特殊符號,找到它就可以達到世俗之外。
小孩子會在身上佩戴一個用五彩絲線做的小香囊,嬉笑奔跑打鬧時,上下跳躍著,如同舞動的七彩祥云,象征著福氣與安康。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春風刮得柳樹如層層煙波,我們在堤岸拽著風箏線用力奔跑,那風箏越升越高,力氣大的好似時刻要從我們手中跑掉,我們一邊害怕得勒緊繩子,一邊又歡呼雀躍得望著它飛向太陽。
這就是家的味道,無論你身處何方,它都會在你思念時,在你面前如同一副畫卷慢慢展開。
我們多想回到家,只是長大后我們發現,回家變得越來越難。
我們變得有家難回。
02
都市的車水馬龍阻擋了回家的路,寫字樓里的文件牽絆了回家的心。
城市里的交通四通八達,道路錯綜復雜,盤根交錯,像極千年老樹吸附土壤的根部。
我們有了公路、跨海大橋、鐵路、飛機,完成了對對海陸空的全面控制。
但是我們卻迷路了。
我們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從前,在漫天黃土的土地上,一條條羊腸小道,我們的先輩們摸索著,總能推著小車,晃晃悠悠的走向炊煙裊裊的村落。那里有在村口翹首以盼的親人。
那時盡管交通不便,可是每到團圓之日,他們總能出現在熱氣騰騰的餐桌上。
可是今天,我們的道路多了,卻變得更加擁擠。我們的交通工具多了,卻連一席之位都難得。
我們節日被堵在回家的高速公路上,堵在火車站外擁擠的隊伍中,堵在晚點的機場候機室。
我們永遠被堵在回程的路上,思念漸遙,星辰愈淡。
上大學那會如果搶不到票,我們寧可窩在學校獨守空房,也不回家。
因為票太貴了。
過節的票就像打了激素,成倍增長。那價格真不是我們這些學生黨能承受的。
可是當我們工作了,有能力擔負時,卻發現還是回不去。
我經常聽到有朋友說,我已經快一年沒回家了。
仿佛工作以后,我們的臍帶徹底和家里斬斷了。
我們甚至都快忘記媽媽做的飯是咸還是淡,爸爸愛泡的茶是綠茶還是紅茶。
工作與生活,猶如沙堆里倒入的泥土,你無法將它們分開。
工作即生活,生活即工作。
本應該坐在餐桌與家人共享晚餐的時候,我們卻還在電腦桌前敲打鍵盤。
偶爾抬起頭望向窗外,黑夜中這城市發出的光,炫美又刺眼。
本應寂靜暗淡的夜晚,卻如同白晝般熙熙攘攘。
我們有無數個假日都只能埋在工作中,甚至都沒有時間腦補家人過節的熱鬧
想太多,會很可怕。身既然回不去,就身心都不回去吧。
從前,我們的父輩們日出而耕,日落而回。夜色降臨,便從井里撈上涼透的西瓜,一口一口吃下去,心里格外舒坦。
而今我們的娛樂活動越來越多,卻不知道與誰同樂了。
工作如堆起的太行山,我們如同愚公,怎么搬也搬不完,可惜這世上沒有神仙,沒有人能施魔法將它變走。
我們背著山無法喘息,想張口呼喚家人,卻發現已然失聲。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我希望不光每個節日,而是每天我們都能陪在家人身邊 ,與妻下棋,與子玩樂。
>>>>番外篇
你們端午節都去哪瘋啦?
反正我是臥病在床呢。
高燒打針拉肚子犯惡心,
可是我仍然身殘志堅,用我微弱的意識在寫著這篇文章。
怎么辦,我被自己感動到了。
艾瑪,感動的想哭了。
其實.....
我是想出去嘚瑟啊。
這大好春光,我不想辜負她呀。
快扶我起來......
所有文章禁止轉載,如需請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