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第三遍《情人》才有點稍微理順了,讀懂了得感覺。還好不長,不過這么“晦澀”又長的,也很難讓人有興趣吧!看完情人又去翻了一些杜拉斯其他的作品,雖是譯作,也看的出來這位作家真的是太不食人間煙火了。說起這本書,它的名氣太大,才上高中就記得有同學看過。不過翻過幾頁就難以提起興趣,那個年紀還沒有對雞湯厭煩,一天到晚都喜歡一些很熱血很憂傷的文藝調(diào)子。所以很難對這種需要廢腦子的作品感興趣。如今再讀也算是成長吧!
讓我有勇氣在讀這本書除了長大以外,還得多虧王小波先生,因為喜歡王小波的作品,而小波先生對王道乾先生以及杜拉斯這本《情人》的高度贊譽,才讓我有了些許興趣。因為并不長,一天下午就讀完了,老實說沒看懂。就前面幾段的時間點就有,現(xiàn)在,十六歲,二十歲,十七歲,現(xiàn)在,以及童年這么多個時間點混雜一起,根本不知道再說什么。可多度幾遍,仔細的讀,那些看似漫不經(jīng)心的凌亂,其實都是精心設計的景色。這種風格確實是杜拉斯,嗯,可以,這很杜拉斯。
大概就是寫一個法國殖民者少女和一個中國豪富男子在越南湄公河上相遇,他們一個有財富沒地位,一個有地位沒財富,他們的關(guān)系可說是從各自的需要出發(fā)的,這個男人有的是錢,他嫖過很多女人,可是沒有嫖過白種女人,而女孩子很需要錢。中國男人的財富和法國少女的種族地位使他們互相視作下等,且又明白彼此的需要,因此內(nèi)心都覺得恥辱,于是便牢牢抓住各自優(yōu)越的東西來維持尊嚴和驕傲,不惜傷害對方,堅持將他們的關(guān)系看作一場兩相情愿的買賣,而回避了一個成熟男子和情竇初開少女的相互吸引,這是一種純潔而又淫邪的情欲。其中也并不缺乏對家庭的描述,可憐的母親,混賬的大哥哥,以及與自己同病相憐的小哥哥。大哥哥少時強奸了自己,而一直欺負小哥哥。這種悲慘的童年使得一個花季少女早早的便老了一顆心,從書中對自己衣著的著重描寫。才開始看以為是少女最開始懂得打扮自己的小小虛榮心,后來才明白這種“成熟”是不合年齡的,十六歲左右的年齡缺有著成熟女人的裝扮,心底都有一個詞“婊子”。這種也是對自己與中國男子的相見作出了合理的解釋。直到后來在渡船上,她才明白,自己是愛中國男子的,不僅僅是因為錢。
其中那扣人心弦的心理描寫,和其中表達出來的強烈感情真的非常吸引人,是一本讓你的讀多少遍多不能產(chǎn)生乏味的書。
而這本書能在中國傳播開來,與王道乾先生的翻譯和王小波的推薦分不開的。說起這個翻譯,真的要感慨一句“最好的作家都去搞翻譯了”。這本書除了原作品本身所表達出了那強烈的感情使人共鳴,還有另外一大精彩,就是韻味。對,華夏文字的韻味,怪我詞窮不能表達那種只可意會的“韻味”。我覺得就算懂法文,也一定要讀一讀王道乾先生的譯本。讀杜拉斯可以讀一本好的小說,而讀王道乾更能體會到中國文化獨有的魅力,因此我們可以為生為華夏之子而驕傲。
而對于這本小說還是用屌絲的偽文藝感慨一句,
愿你與所有無疾而終的愛情達成和解。
愿所有殘缺遺憾的往事在你心中不是陰翳,而是片刻溫暖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