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映楓
---
1991年出生于四川德陽
內地青年作詞人
枯魚肆音樂工作室創始人
2014年與劉昊霖一同在北京
創立了枯魚肆音樂工作室
---
在“如何評價唐映楓”的問題下,有一條來自唐映楓自己的回答:“自幼習武。咬肌發達。喜歡吃土豆。虛榮且振作。不是文人。”
唐映楓本是醫學生,從初中開始喜歡自己寫歌詞玩,且因歌詞風格分裂、對立、暗黑而被賜外號“唐魔”。唐魔的魔性在學生時代就體現得淋漓盡致,看過德國禁片《困惑的浪漫》就寫戀尸癖;上完解剖課就寫了《我在你的大腸上蕩秋千》……他的創作欲和閱讀量同樣驚人,有時候一個禮拜要寫3-4首歌詞,且各種風格都寫,無拘無束地寫,寫了這么多年。
長期幾乎毫無回報的寫作,在不知不覺中滋養了唐映楓。“目的是自由的敵人。”對唐映楓來說,寫歌詞是與自己、與外界對話的一種方式,不是文人,也沒有靠一支筆行走江湖的志向,反而能樂在其中。
就是這么一個隨性的人,常年混跡在貼吧論壇知乎天涯,并因為在原創歌詞吧寫一些風格詭異的歌詞,而被劉昊霖發現。
說起倆人不打不相識的過程,劉昊霖很歡樂:“05年我逛原創歌詞貼吧時,看到了唐映楓的詞,他的詞有很獨特的思路,用詞很奇怪,當時我剛接觸作曲,對音樂也是一知半解,也沒什么版權意識,擅自就拿了他的詞來譜曲,后來做出了demo發在網上后并加他QQ,表示很欣賞他,他聽完demo后毅然決然地把我拉黑了。”
唐魔則是一臉高冷地表示,那時候劉昊霖譜的曲子是真不怎么樣,還老不打招呼用自己的詞,就拉黑了。
2012年,劉昊霖參加完《中國好聲音》,來到北京準備制作自己的個人專輯。劉昊霖意識到,他需要一個得力的填詞人來幫助自己,于是再次想到了唐映楓。這次他不敢再冒昧,而是非常鄭重地邀請唐映楓來北京做自己的搭檔。此時唐映楓剛好結束醫學生的實習,閑著也是閑著,就“不計前嫌”地去了。
到北京后,劉昊霖與唐映楓一起成立了“枯魚肆”音樂工作室。至于為什么叫枯魚肆,是因為唐映楓希望他們產出的內容都是“干貨”。
唐映楓說,《兒時》的詞是寫給楠木院的。
楠木院位于德陽一環路西段,行政區劃上現屬于旌陽區揚嘉鎮楠樹村。4月8日下午,楠木院的天空略微有些陰沉,水泥路邊茶館里都是老人,打麻將的,喝茶的;越過一片尚有零星殘花的油菜地,連接德陽與漢旺的鐵路線穿過村落,兩個老婦人沿著鐵軌蹣跚慢步;翻過鐵路有一條小河,三五個騎電瓶車來的中年人散落幾處獨自釣魚;河灘邊一片高高的白楊林,風兒拂動樹葉,蟬鳴一陣緊過一陣。
這是個在地圖導航上搜索不到的地方,唐映楓自幼與爺爺奶奶生活于此,“神游發呆”占據了他童年大部分的光景。
唐映楓說,“很多朋友因為《理想三旬》知道了鴻宇,因為鴻宇認識了我,因為我知道了昊霖。我時常覺得有意思的是,這私下的因果卻恰好可以反過來。沒有昊霖我不會來北京,不會填詞,不會有枯魚肆,沒有《兒時》,眾樂紀還是眾樂紀,鴻宇還是會走到現在,但不會有《理想三旬》。世上的人事千絲萬縷,有時想想也覺得奇妙。”
陳鴻宇的專輯《濃煙下的詩歌電臺》7首歌都是由唐映楓填詞,最受歡迎的便是《理想三旬》,但唐映楓表示,填《理想三旬》其實很快,只花了不到半個小時。
《理想三旬》是截至目前唐映楓作品中流傳最廣的一首歌,在幾大音樂網站都成績不俗。曲作者和演唱者名叫陳鴻宇,2015年眾籌出版專輯《濃煙下的詩歌電臺》,專輯7首歌歌詞由唐映楓一手包辦,有評論認為,“這張專輯是純粹的詩與歌的結合”、“專輯最出彩的地方,當屬唐映楓的填詞了”。
2017年11月,唐映楓推出首張個人專輯《鳥的世象》以及文字歌詞集《故二月冬去》。
﹀
﹀
﹀
剩下未做完的夢
就拆散了光和影
那心愛的少年
早已安眠于枯井
weixin 搜公眾號:云村的民謠和故事?
每一首民謠都是一個故事
故事很長
我想慢慢說給你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