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周前的某個中午,和閨蜜們一起吃飯,席間隱約感覺最右側槽牙輕微硌了一下,然而也并沒有什么,畢竟我沒有啃排骨,沒有嚼鐵蠶豆。
然而晚上刷牙的時候,嘴里憑空多出一個小石子兒,心說:壞了!果然,最右側下面的槽牙,出現了一個巨大的空洞。有過牙齒填充物脫落經歷的同學,都明白我在說什么,??
第二天去申請補牙,被年輕的女醫生當場拒絕,說,你這個牙沒法補,只有一個側面可以附著。。。。。。巴拉巴拉一千字,結論就是我的牙洞太大了,沒法讓填充物附著在親生的牙本體上。
那么怎么辦?女醫生說,要么讓它去,要么做個牙冠。
牙冠我聽說過,那么就做吧?女醫生送瘟神般把我交給了一個年輕的男醫生。
是真的年輕,目測大約186左右(跟我兒子差不多),瘦,高,學生氣質尚未褪干凈,架一幅細巧的眼睛,聲音中有壓抑不住的輕快跳動感。
一個學生娃?靠譜嗎?這是我的第一反應。
然而男醫生很專業,聲音溫和且舒緩,時不時會提醒我放松,告訴我90%以上的人進牙科都會緊張。但是我也聽出來了,我是少數的10%的特別緊張的那類人。
鉆牙,削平,填充,選定牙冠材料。我如釋重負地交清費用,逃出了牙科。
中間有個不大不小的插曲,我太緊張了,醫生微笑著建議我打上麻藥,這樣可以“把緊張感降低到10%左右”。
回家后我感覺口唇歪斜,看鏡子并無異樣,后來意識到是麻藥的原因。
其實,學生模樣的男醫生,應該是經驗滿豐富的。
牙冠準備好后已經是二周后。我按約定時間來到牙科,卻意外地被告知,學生娃醫生,意外地嚴重過敏了,臨時把我轉給另外一個樓層的另一個醫生。
這是個看不出具體年齡的女醫生,有著一雙美麗的眼睛(臉龐其他部分看不見,戴口罩,你懂的)。
我隱隱有種懷疑,我是被送給這個女醫生來練手了。
因為她的操作并不熟練。開始前,她聲稱戴牙冠只需要10分鐘,然而,她在我的大嘴巴里折騰了40多50分鐘,反復研磨,反復調整,嚇得我口水一汪一汪的。最后她抱怨說,你這個牙齒太低了,調起來太麻煩(我也很內疚好不好?),而且你又這么敏感,我建議你先回去適應一下。。。。。
好吧,我感覺自己嘴里安裝了一個巨大的撐子,回去了。
晚上吃飯當然是不舒服了,我嘬了幾塊豆腐,因為夠軟,算是晚餐。
晚上睡覺,感覺半邊臉都撐著,連左邊牙齒也無法咬合。第二天早上起床,感覺上下牙床都在痛。
這不行啊,我掏出手機聯系了學生模樣的男醫生,約時間復診。
到復診的那一天,其實狀況已經好太多了(可見我真是敏感體質),然而始終覺得牙冠的地方高了一些,有點兒硌著。
當我頗不好意思地陳述我的狀況時,男醫生說,你別擔心,不管如何我都是要再復查的,讓我來把你的牙冠打磨一下。
好吧,又是鉆頭上陣。大約10分鐘后,我的戴冠的牙,神秘地和別的真牙門融為一體了。這樣的效果不錯的嘛。
補牙完美結束。撒花??
后記:
男醫生叮囑了幾個注意事項:
因為再好的填充物或者牙冠,始終不是原裝的,必須好好維護。
不要吃太硬的東西;
不要吃太粘的東西,特別指出大白兔奶糖,被稱為口腔502,據說填充物很被粘出來(我親身經歷過,汗)
不要吃堅果,所有的堅果,包括花生,如果想吃花生,煮著吃。我的天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