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在網上看過這么個故事,有人去拜訪一位朋友時,看到朋友的女兒很漂亮,便隨口夸了一句。
本是好意,想不到那位朋友卻要求他跟孩子道歉,說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長。的確,讓孩子為自己的外表驕傲,是件誤導孩子成長的事情。
在禮儀之邦的中國,那位朋友的做法會讓客人不悅,方法并不可取。家長們不免時常遇到這種,好心‘夸獎’孩子的人,只能無可奈何的一笑而過。
當然,每個父母都覺得自己的孩子,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人。當孩子得意洋洋的問你:“爸爸媽媽,我是不是長的很漂亮?”。
雖然你心里很肯定,但又擔心孩子注重外表不努力學習;若是否定,又擔心孩子自卑,失去自信心。
大伯的女兒小玉從小就是個美人胚子,頭發烏黑順滑,五官小巧精致,靈動的眼睛里仿佛有閃閃的亮光,笑起來很甜。
大伯母每天把小玉打扮的漂漂亮亮,周圍的人見了總要夸夸小玉,大伯聽了很是得意,心想那是咱的基因好。
小玉在與人交際時,有一種外貌上的優越感,看不起比她丑的人,又羨慕那些比她漂亮的人。
到中學時,更加注重外表上與他人的對比,在學習上的注意力漸漸分散了,與一些“潮”學生成了朋友,每天聚在一起討論怎么穿搭更時尚。
期末成績出來后,大伯他們倆大吃一驚,昔日乖巧可愛的女兒居然是倒數。女兒的穿衣打扮也不再聽他們的意見,仿佛有了早熟的感覺。
這個變化驚的他們有點呆,想不清楚女兒這是怎么了?剛好小玉到了叛逆期,有什么心事不再跟他們分享,他們批評教育,小玉只是默不作聲,現象依然不改。
大伯去學校開家長會時,看著那些成績好的學生,穿著是正正經經的兒童模樣,只是個子高點兒,再看看小玉,大伯明白原因了。
心想幸虧發現及時,亡羊補牢猶未為晚,得回去好好跟小玉她媽商量對策才行。自詡美貌的孩子若不加以引導,很可能會走上歧途。
前些日子在公號上,看到一個學霸瀟瀟的故事,她有一位明智的父親,年輕時是個大帥哥,瀟瀟的長相自然不會差。
可是瀟瀟從小到大都很自卑,她爸爸從不給她買漂亮衣服,媽媽買也不可以,在班級里她雖然穿的不是最差,可是也不好看。
看著小伙伴們打扮的像個小公主,瀟瀟心里很羨慕。可瀟爸很固執,堅決說女孩子打扮漂亮是害她。
如果遇到朋友說瀟瀟的小臉長的好看,瀟爸一口回絕,說一點也不好看,瀟瀟聽了心里很委屈。
只有在瀟瀟學到了新知識,取得了新成就時,瀟爸才會喜笑顏開的夸獎她、鼓勵她做的更好。瀟瀟的成績在班里名列前茅,深得老師喜愛。
常被老師請求去輔導某些成績較差的學生,小伙伴們有難題請教她時也很有耐心。她在學習的道路上找到了成就感,不再介意自己的外表如何。
只是一直不明白,為什么爸爸要說她不好看?直到她完成學業、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時。
瀟爸才告訴她,說這么多年不讓她穿漂亮衣服,不讓她注意自己的外表,是想讓她專心學習,努力和勤奮才能讓自己活的更好。
小玉和瀟瀟受到的教育都有不完美的地方,小玉的父母把她打扮的太漂亮,讓她太過在乎外表,而忽略了學習。
瀟爸貶低孩子的外表,讓瀟瀟感到自卑,也不利于成長,唯有讓孩子對外表有正確的認識,才能讓她專心學習,努力成長。
我家小月是個三歲的小姑娘,性格活波,有認識的人路過家門口時,喜歡和他們打招呼,他們會高興的夸她一句。
有一次小月高興的跟我說:“媽媽,那個阿姨說我好漂亮”。我一瞬間有點懵,不知道怎么回答她。敷衍的話,會讓孩子隨波逐流。
我仔細斟酌后,給她講了兩位同學的故事。一位是秀秀,她不愛學習,整天把自己打扮的很漂亮,結果什么都沒學會,畢業后只能去工廠打工。
有一位叫婷婷,她不愛打扮,只要衣服干凈就好。她每天努力學習,成績很好,畢業后找了個好工作,工資高還有有雙休日。
我問小月,你覺得是漂亮好,還是努力學習更好?
小月肯定的說,努力學習更好。
用大人的思維理論教導孩子,告訴她怎樣做更好,只能起到似懂非懂的作用,用講故事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會自己意識到怎樣好,怎樣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