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都挺好》已經大結局,原生家庭的各種矛盾都已放下。蘇明玉靠自己打拼,成了職場中的精英,過上了經濟獨立,精神獨立的生活。蘇明玉事業成功,內心卻孤獨,原生家庭給她造成的傷害,使她與父母長期沒有聯系,無論遇到什么事都不回家,直到母親去世。
在原生家庭中受到傷害的孩子,成年后多多少少都會有心理陰影。在《原生家庭》這本書中就講述了,帶著心理陰影長大的孩子,如何修補自身的性格缺陷?
《原生家庭》曾位居《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首。本書的作者蘇珊·福沃德博士是美國著名的心理治療師、演說家和作家。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原生家庭給孩子造成的傷害,連孩子自己都不知道。以至于孩子成年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各種問題,還找不到原因,甚至在父母去世之后,這種心理陰影還如影相隨。
帶著心理陰影長大的孩子,都有共同的特點:自尊心受到傷害,性格有缺陷。很多受到傷害的孩子成年后都有一種錯誤的認識,認為父母不是故意要傷害孩子的,父母的打罵是為了教育好孩子。其實,這些看法都是錯誤的,我們來討論一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為什么原生家庭會傷害孩子?
在一個健康的家庭,父母不會故意傷害孩子,允許孩子犯錯,會正面管教孩子,而不健康的家庭不會顧及子女的感受和需求,而年幼的孩子必須依靠父母生活,不敢反抗父母,這樣,就對孩子造成了心理上的傷害。
首先,是因為錯誤的觀念和規矩造成的。
父母的觀念決定了一個家庭的行為模式,錯誤的觀念必然導致傷害。
比如,重男輕女的觀念。《都挺好》中蘇母認為,女孩子只要嫁得好就可以了,她把這種觀念強加給明玉。但是,明玉并不接受,她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所以和父母發生了矛盾。
其實,蘇母和蘇父并不是壞人,但是,時代和環境都變了,子女與父母的價值觀有差異,所以,他們還是給明玉造成了心理上的傷害。
其次,是要求孩子盲目地順從。
民主的家庭會尊重孩子的個性,鼓勵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而有害的家庭要求孩子盲目地順從,家庭成員之間應該步調一致,不能有特殊行為,限制了孩子的個性和需求。
盲目順從的子女沒有自信心,依賴外界的評價來評價自己。盲目順從的結果導致子女不是愚孝,就是巨嬰。
比如,《都挺好》中的大哥好面子、二哥是巨嬰。他們把別人的看法當作自己的行為準則,用別人的眼光中來評判自己。如果沒有得到外界的認可,他們就會覺得是自己做得不好。
二、在原生家庭受到傷害的孩子,會留下什么心理陰影?
首先,有毒的父母經常對孩子嘲笑、訓斥和打罵,在孩子的心靈上留下的是恐懼、責任和負罪感。受到傷害的孩子成年后都有驚人的相似癥狀。
首先,是產生自卑心理。
父母對孩子肆意貶低、辱罵,根本不顧及孩子的感受,給孩子心理上造成難以撫平的創傷。
比如:你怎么這么笨,你是豬嗎?都是因為你,我才這么倒霉;我就不該把你生下來。這些話都是虐待型父母的口頭禪。
這些話都會嚴重打擊孩子的自信心,給孩子留下悲觀、壓抑的心理陰影。
其次,是產生逆反心理。
由于父母對孩子的操控,讓孩子失去了本該屬于自己的自由、權利,孩子會產生逆反心理,成年后會更加強烈。
比如去年,一個化名王猛的北大留美海歸,在網上用1.5萬字控訴父母,對自己的常年“過度關愛”。王猛稱自己做任何事情都受到父母的控制,心理長期受到壓抑。他已經十多年春節沒有回家,幾年前還拉黑了與父母的聯系。
在父母操控下長大的子女,得不到鼓勵去嘗試新鮮事物,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受到限制,就會感到無助和不滿足,有的會變得焦慮和膽怯,有的會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
再次,是引發自我毀滅。
孩子因為自尊心受到傷害,對周圍環境缺乏安全感、信任感,對生活失去信心,心理上受到毀滅性打擊。
比如,前段時間,十三歲深圳男孩,因為沒有完成寒假作業跳樓自殺。他跳樓之前留下了四封遺書,在給父母的遺書中,他寫道:爸爸媽媽,我知道你討厭我......
在父愛、母愛缺失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會感到自己不受重視,是自己不好,不值得被愛,從而產生內疚、自卑等消極情緒。
三、? 怎樣擺脫原生家庭的心理陰影,修補自身的性格缺陷?
不要把生活當中的不幸都歸于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只是決定了你的過去,你的現在和未來由你自己決定。
首先,是與父母對峙。
受到傷害的子女可以說出父母對自己的傷害,發泄心中的憤怒,與父母對峙,然后再考慮是否原諒父母。
只有找到受到傷害的原因,發泄心中的憤怒后,才會消除心理上的陰影。要讓父母知道,不管他們是有意還是無意,不管他們承不承認,他們確實傷害過自己,給自己造成了心理陰影。
比如,《都挺好》中蘇明玉,再警察局發泄完對蘇父的憤怒后,蘇父氣到醫院,最后,婦女倆都進行了反思,放下了過去,和解了。蘇明玉也接受了從小關系不好的二哥的道歉。
在不健康的原生家庭中,孩子與父母的關系是順從型關系和對抗型關系,而健康的關系應該是即親密又相對獨立的。
少數心理傷害嚴重的子女,會拒絕和父母聯系,永不原諒父母。不能原諒父母的原因是因為無法擺脫心理的陰影,只有獲得內心的平靜之后,才能原諒父母。
大多數子女會與父母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讓他們干涉自己的生活,他們互不影響又保持聯系。只有少數人會回到親密關系中。
其次,是擺脫父母的控制。
擺脫父母的控制就是,可以自由地擁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為。擺脫控制時有兩個技巧。一個技巧就是非辯護性回應,簡單地說就是不要跟父母爭論任何事情,不提任何要求,不給他們控制你的機會。
還有一個技巧就是要明確地表態。讓他們知道你的想法,你的立場。
比如,《都挺好》中蘇明玉,可以給父親買衣服,可以給他買房,可以照顧父親,但是不會讓父親干涉自己的生活。她有獨立自主的思想,也有坦然面對挫折的勇氣。
很多人誤以為,擺脫父母就是自私自利,所以不敢維護自己的權利。其實,擺脫父母并不是自私自利,不是損人利己,也不是麻木不仁,而是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利。
再次,是打破惡性循環,做一個有愛的子女和家長。
很多原生家庭的父母都認為自己是愛孩子的,他們并沒有意識到對孩子的傷害。因為父母也是普通人,他們也生長在一個缺乏愛的家庭,所以他們也不懂得愛。
但是,你可以打破這種惡性循環,做一個有愛的子女,有愛的家長。
如果你的父母不愛你,不要緊,你可以愛你的父母。蘇明玉雖然讀書時沒有感受到原生家庭的溫暖,但是她卻努力追求獨立,并在事業成功后,與原生家庭和解,成為了一個有愛的女兒。
如果你傷害了你的孩子,那么,你要真誠地向孩子道歉。當你向孩子道歉時,孩子也會感受到你的真誠,消除內心的陰影。
當你認識到自己的性格缺陷并努力改變時,你就終止了惡性循環的原生家庭模式,你的內心是平靜和愉悅的,而不是內疚和恐懼。
當你擺脫了原生家庭的心理陰影,修補了自身的性格缺陷,你不僅解脫了自己,也解脫了你的孩子,你也給孩子創建了一個健康原生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