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朋友的姐姐是單位的中層干部,手下管理著十幾號人,多年的工作經歷讓她一直堅信“嚴師出高徒”,因此,她對女兒的要求自然格外嚴格,對女兒的管教手法除了命令還有威脅,剛開始他的女兒還算溫順,但是到后來越來越叛逆。朋友的姐姐對我訴苦說:“只要是我說的,女兒寧愿挨打也不服從,我在單位可以呼風喚雨,在家里卻拿女兒一點辦法都沒有。”
? ? 這是很多在職場叱咤風云的父母的共同特點,就是把孩子作為自己的下屬,孩子自然不會買賬!家長和子女不是簡單的上下級必須服從的關系,因此,威脅和命令不但不能讓孩子心甘情愿地配合,還會導致父母和子女之間的矛盾頻繁產生。
? ? 我認識的一位學生家長和女兒的關系很好,母女相處頗為愉快。她有讓女兒心甘情愿配合的法寶,不是命令而是給孩子提供選項,讓孩子在選擇中體驗自由。
? ? 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她就開始使用選擇法。從早上起床開始,選擇“現(xiàn)在起床還是10分鐘以后,選擇穿紅色衣服還是紫色衣服,選擇喝牛奶還是豆?jié){,電視只看半小時鐘還是不看”等等。用選擇法首先就把孩子不愿做某事的念頭給排除了,少了很多爭端。
? ? 在孩子想要做某件事時,為了符合她的要求,她至少會提出三個方案,在和孩子協(xié)商的基礎上讓孩子選擇其中最喜歡的一套方案。
? ? 在放假期間他女兒要提出要玩電腦游戲,她希望孩子每天只玩1小時的游戲,至少學習2小時。針對孩子的實際情況她提出了三個方案讓孩子選擇。
? ? 方案一:玩2小時電腦游戲,學習6小時.
? ? 方案二:玩80分鐘電腦游戲,學習4小時。
? ? 方案三:玩1小時電腦游戲,學習2小時。
? ? 孩子通過分析比較最終很樂意選擇了方案三。
? ? 很多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不聽話,叛逆,常常和自己作對。我想主要原因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法有問題。在糾正孩子不規(guī)范的行為時父母常常以命令,威脅,甚至施暴的方式處理,孩子不僅不能從心里真正服從,還會激起反抗情緒,導致父母和子女之間的矛盾頻繁發(fā)生。如果父母多一些“心機”,給孩子更多的選擇權利,替代了指令性要求和威脅,孩子就不再有壓迫感,他們會覺得一切是自主的,也更愿意與父母合作。
? ? 法國教育名人愛爾維修說過:“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當,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所以,給孩子更多的選擇權利是父母必學的一項技巧,是讓父母和孩子合作最快的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