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陪女兒看一部關于宮崎駿的紀錄片。片中講宮崎年輕的時候,日本熒幕上充斥著模仿歐美而沒有日本民族特色的動畫。與解說詞同步,紀錄片里放的是小蓓與七色花的畫面。我看得納罕,導演到底有沒有看過這動畫,只管瘋言瘋語地亂“科普”?
? ? ? 《花仙子》于80年代引入我國,當時好評如潮。可惜沒趕上文化傳播的好時代,該動畫的高清修復版目下國內難覓,作者神保史郎的名字于今更是湮沒無聞。之所以還讓人惦記,原因除了神保老師的畫風清新唯美,造型鮮活老到,關于地理與花語的知識讓人耳目一新外,更在于故事的干凈純潔。盡管小蓓與來福、咪咪的足跡遍布全球,弘揚的卻都是最溫和地道的東方倫理。無論主題是親情、友情、愛情,一律含蓄蘊藉,正面人物善良熱心,反派可氣可笑卻不可惡可憎,多好!人物設定方面,以反派波奇為例,千變萬化,卻總遮不住那條碩大的貍貓尾巴,設定構想與日本古老的鬼怪文化淵源不言自見。再看人物的眉眼形體,哪一筆不是那年代日本漫畫的典型筆法,何曾有半點歐漫美漫的影子?
? ? ? ? 看了紀錄片,為早逝的神保史郎鳴聲不平。畫一塊“紳士”波奇,說一句:燕尾服里也能裝東方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