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成長176」梁浩瀚:教授和司機的故事,普朗克知識
今天是樂于助人會——個人成長日記連載第176篇,我是梁浩瀚,做一個溫暖的人,讓我們共同成長。
(一)普朗克知識和司機知識
《窮查理寶典》里面,芒格講了一個有關馬克思普朗克的故事。他獲得諾貝爾獎之后,到德國各地做演講,每次講的內容大同小異,都是關于新的量子物理理論的,時間一久,他的司機記住了講座的內容。司機說:“普朗克教授,我們老這樣挺無聊的。不如這樣吧,到慕尼黑讓我來講,你戴著我的司機帽子坐在前排,你說呢?”普朗克說:“好啊。”
于是,司機走上講臺,就量子物理發(fā)表了一通長篇大論。后來有個物理學教授站起來,提了一個非常難的問題。演講者說:“哇,我真沒想到,我會在慕尼黑這么先進的城市遇到這么簡單的問題。我想請我的司機來回答?!?br>
其實講這個故事呢,并不是為了表揚司機很機敏。
我認為這個世界的知識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普朗克知識,它屬于那種真正懂的人。他們付出了努力,他們擁有那種能力。另一種是司機知識。他們掌握了鸚鵡學舌的技巧;他們可能有漂亮的頭發(fā);他們的聲音通常很動聽;他們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其實他們擁有的是偽裝成真實知識的司機知識。
我們在生活中要努力成為擁有普朗克知識的人,而避免成為擁有司機知識的人——《窮查理寶典》。
(二)現(xiàn)實中的司機知識
我們看看現(xiàn)在,有沒有這種司機知識?當然有,各種應試教育就是。不求甚解,只求分數,不求運用,只求死記。
比如,考各種證書,考駕照,那是能不去就不去,誰還會看書?駕校老師直接明說,書不用看,直接用手機下載個某貝駕考APP,做題背題就行了,到時候只要電腦能考過就萬歲了。
不僅是筆試這樣,科二科三的場地考和路考,也是如此。教練教給我們的,并不是為什么這么做,而是只要這么做就行了,所以他們才會找點、找參照物,這樣子學完拿到駕照之后,只會在考試場地開考試的車,實際上路依然不會、不敢開車。
這就是司機知識。
不得不承認,司機知識在考試的時候發(fā)揮著巨大作用,教練想盡一切辦法找點找參照物,這是最快的方法,以最快的速度拿到駕照,教練要的是通過率,學員要的是駕照。可是,有多少剛拿了駕照的新手司機,開車出事了,成了名副其實的馬路殺手。****
(三)普朗克知識和司機知識的區(qū)別
知識其實就在那里,我們選擇怎樣去獲取,這就是最本質的差別——態(tài)度。
我們肯定都知道,普朗克知識是真正的知識,但是獲取成本太高——往往是幾十年如一日的刻苦鉆研,成就呢,往往是只有個獎杯,除去諾貝爾獎的獎金還不錯之外,其余利益實在太少。
而司機知識呢?獲取成本極低——往往是瞬間武裝頭腦,拿來主義,或者干脆竊取別人的成果,也能瞬間獲取利益,比如名氣,比如金錢。
那就造成了現(xiàn)在的一種普遍現(xiàn)象——很多人認為,學習普朗克知識的人是傻子,學習司機知識的人才是聰明人。
(四)不要誤認為司機知識是自己的能力
恐怕在現(xiàn)實中,很多人當了普朗克的那個司機之后,居然沾沾自喜洋洋得意了起來,誤以為那是自己的本事,自己的能力,活得很浮躁,沒有深度。甚至會覺得,自己和普朗克沒什么差別。
其實,芒格先生并沒有提故事當中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司機最后還是需要普朗克來救場。
德不配位,你沒有真本事就不可能承受那個地位,遲早是要露餡的。這個司機的故事看起來是個笑話,但是對我們而言,卻是非常嚴肅的態(tài)度問題。
(五)是否要否定司機知識?
那我們來分析分析,司機做演講這件事,有什么意義?對司機來說,是一種享受,他沒有那個本事,卻想冒充教授演講,就是想獲得掌聲。對普朗克來說,是一種無所謂,就做個好人,讓司機過過癮吧。
但是他們都忽略了,司機過癮之后可能會上癮。
這對司機是一種縱容,普朗克可不是做了一個什么好人。
知識這東西需要經常核實和訂正,尤其是那些從別人那聽來的知識。
你看,知識可以從別人那里聽來,也就是允許有司機這種行為,但是知識更需要經常核實和訂正,這就是普朗克的行為。
所以,司機知識的問題本質,不在于知識本身好不好,而在于如何選擇對待知識的心態(tài)——你是選擇“竊取”別人的知識?還是“學習”別人的知識呢?
相信你已有所答案。
今天的溫暖能量傳輸就到這里吧,謝謝查看,我是梁浩瀚,做一個溫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