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希望歌迷明白,就是如果有一天我要走的時候,我要離開樂壇,我希望他們真的明白,我不是遺棄他們,我不是因為利用完大家,然後離開。不是的,我想,我對歌迷的感情是永永遠遠的,是我畢生的感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梅艷芳
印象里,在我很小很小的時候,爸媽會在家里的VCD機里面放許多香港老電影,大概就是因為這些看起來令人感到浮夸實際包含笑與淚的老影片,我如今才能成為這般真這般喜歡8090年代的一個人吧。香港電影,或者說香港文化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也熏陶了我的情操,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的性格和處世態度。小馬哥的重情重義,Kingkong的玩世不恭,星仔的幽默傳奇,五福星的雞賊機靈,里面好多好多人物都成了經典,江湖義氣,兄弟情深,自然讓我這個男兒身心血澎湃。然而要說到女星,傾國傾城的當屬祖賢,豪邁霸氣的應為青霞,嫵媚性感的則是淑貞,愛恨兩難的不過曼玉,而這一眾女星的集合,當之無愧是我們香港的女兒——梅艷芳。
小時候,不懂事,看懂的電影也少,光記得梅姑是那種亦陰亦陽的古怪女人,像《鐘無艷》里的齊宣王,《逃學威龍之龍過雞年》里的朱迪。我不喜歡,但也不討厭這個充滿了神秘感的女人。再后來,從唱片里的一首韻味十足的《女人花》知曉了她的名字,梅艷芳,這個名字很美,很獨特。一度也曾混淆過她與大師梅蘭芳,不過現在我認為梅姑在藝術史上的地位不比大師差許多。
梅姑的出身是貧困的,父親早逝,一家全憑母親的歌舞團維持生計,懂事的梅姑很早就和姐姐一起登上舞臺,賣藝養家。可以說,梅姑的童年記憶是艱苦的,灰色的,她在成名后回憶起當時的情形,也會神傷地嘆道:“以前藝人不受尊重,被人們呼為‘歌女’、‘戲子’。在他們眼中‘歌女’是個不正經的行業,于是便阻止了同學與我來往,看著別的小朋友在一起玩耍,自己永遠是一個人,感覺十分孤單。”然而正是早期的“賣唱”經歷,為Mui的剛毅個性和慈善決心奠定了基礎,也造就了她一身的大氣滄桑之感。
1981年,在第一屆香港新秀歌唱大賽上,18歲的梅艷芳以一首徐小鳳的《風的季節》征服了評委,其低沉磁性的音色和沉穩自如的臺風更是叫黃霑給出了滿分,自此梅艷芳這個名字開始在音樂界流行起來。
20世紀80年代,香港正值本土粵語歌曲的黃金時代,而Anita又一反傳統,開啟了一種多變活躍的舞臺風格,以舞蹈姿態響應歌曲情感,包括著裝上的大膽前衛,都使得Mui迅速風靡了香港,風靡了亞洲。梅艷芳憑借著那玩世不恭和叛逆不羈的形象,挑戰著華語樂壇女性經典的優雅甜美風格。
Mui的特色在于她的變化,其曲風和服裝都追求多變創新,也正因為如此,Mui才能成為華語流行樂壇“包裝時代”的先行者。她唱過《壞女孩》的叛逆,也唱過《似是故人來》的典雅;唱過《烈焰紅唇》的性感,也唱過《夢里共醉》的傳統,因而Mui常被人成為“百變天后”。
梅姐對于音樂,對于歌壇,對于演出和觀眾的愛和專心是大家有目共睹的。1986-1987跨年之際,Mui在香港紅館創下了連開28場個人演唱會的記錄,并因此被人們稱為“梅廿八”。此外,Anita的演出幾乎都是聲色藝俱全,不論是節奏的把控,還是舞姿的變幻,歌曲情感的演繹,她一直都沒讓觀眾失望過。曾有名人這樣點評:“梅艷芳本身就是舞臺。”
1991年Mui決定暫別舞臺,與歌迷們共同度過了30場充滿不舍和深情的演唱會。然而,感情生活的停滯不前和歌迷們后續的來信與反響,讓Mui意識到她是離不開舞臺的。終于在1994年,梅姑舉行了“感激歌迷演唱會”,只是此次復出后,Mui越發低調,很少參加一些應酬,風格也從以前的放蕩不羈逐漸轉變為成熟高貴。工作上,Mui也將重心轉向了培養新人和公益慈善上,只是梅姑從未停止過對音樂、對舞臺的探索與創新。
此后的年月里,梅艷芳不再活躍于一線,卻更加積極地致力于大中華演藝事業的交流合作與提攜后輩的工作中,期間任香港演藝協會會長,成立四海一心慈善基金會,真正拿出了一個“大姐大”的氣概與擔當。1998年,Mui獲得香港樂壇最高榮譽“金針獎”(此為榮譽,非競技獎項)。
2003年,Mui被查出患了宮頸癌。然而,同一時期她仍在為公眾發聲——“《東周刊》 事件”、“1:99慈善演唱會”抗擊SARS致辭等等。直到病情惡化,Mui決定再辦一場“不做便沒得做”的演唱會,她說:“我的心愿是死在舞臺上。我不避忌。”這便有了2003年紅館的那八場絕唱。
演出過程中,Mui拖著依靠藥物維持行動的病體,雖然互動時聲音有些虛弱,但歌唱部分始終滿懷激情,足見梅姑對音樂、對演出的“衷”。演出接近結尾,Mui說了一段引人憐惜又惹人深思的話來說自己沒能擁有一場屬于自己的婚禮,沒能擁有屬于自己的伴侶、家庭,遺憾之情溢于言表,但是隨即又豪邁一笑說:“我把自己嫁給了舞臺,我有你們。”終曲為《夕陽之歌》,喻示人生無常,把握當下,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說來慚愧,我知曉《千千闕歌》在《夕陽之歌》前,一直不認可這首歌的唱法。看了Mui的《英雄本色Ⅲ》中周英杰角色,再到告別演唱會上的留戀不舍,我已完全被這首歌所征服。唱完八首絕唱,梅姑緩緩走上樓梯,回頭揮手,瀟灑地向著她熱愛的舞臺,她熱愛的觀眾,也向著她的昔日說了聲“拜拜”。
李碧華在對Mui的悼文《花開有時,夢醒有時》中寫道:“做了該做的事,見了該見的人,唱了該唱的歌,在生命最后三個月,竟可憑堅毅意志和積德的福報,一切策劃得圓滿燦爛,作出最美麗的告別,還留下人人驚艷的夕陽紅葉花魂寫真。絕癥難不倒她,真的打贏了這場仗。”我從父輩們口中得知,梅姐的風評和人緣在香港歌手演員中是真正極好的,她用真性情回應他人,用純潔反饋著社會。
Mui教會我的,是對事業的熱愛,對社會的愛心,對自己人生的掌控,對友人的誠心,對眼前一切的珍惜,以及對困難的不屈和面對命運的剛毅。我相信每一個梅迷,每一個了解過Mui的人,都可以從她的作品,她的生平中學到許多。Mui是我最崇拜最敬佩的女歌手、女演員。
香港的女兒,中國的梅艷芳,世界的Anita Mui,愿你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