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梅Mui
前言:我與阿姐的“因緣際會”
一直有想對小姐姐說些什么,但是每次提筆又不知道應該講些什么,因為想和阿姐講的東西太多,以致于不知從何說起。我們內地人對阿姐的印象一般都停留在那首悲情《女人花》中,我今天要說的是,阿姐絕對不是什么苦情女人花,相反是堅強、樂觀、勇往直前、善良、豪爽、熱情、敬業,義薄云天的“大姐大”。
我從不追星,頂多會有喜歡的明星,但是阿姐是唯一一個讓我想追的人,只是現在只能從各種老照片、影像帶里看著她。有時候聽著那些老梅迷講述他們當年與阿姐的故事,或者分享與阿姐的老照片,著實羨慕不已,好想親眼看看阿姐,聽聽阿姐的歌聲。
然而,這些都會不再有。
稍微了解阿姐的人就該知道我的筆名從何而來。阿姐是香港人,大家習慣喊她阿梅或者梅姐。“梅”字在粵語里發音類似“Mui”,所以大家明白了吧。阿姐在上世紀末的香港演藝圈可謂是人人敬畏,是當時的“大姐大”,所以又被大家稱為“梅姐”。
大家喊她“大姐大”,不僅僅是因為阿姐當時在演藝圈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她的人格魅力,能令大家甘心“俯首稱臣”。
然而阿姐卻在內地不怎么為人所知,所以有時候我就想寫點東西,希望大家也知道這顆閃耀的星星,或者能向大家普及一下這位偉大的天皇巨星、又被稱為“香港的女兒”、“永遠的天后”的偉大女性。記得張學友曾經說過:“阿梅去世之后,沒有得到她應得的榮譽。”是的,這么好的阿姐,這么閃耀的一顆明星,很多人都不知曉,著實覺得可惜。
其實在很久以前,我也是知道有梅艷芳這個人的,只是分不清“梅艷芳”和“梅蘭芳”,那會還以為梅艷芳也是個男的。后來是一次在KTV聽過《女人花》,知曉了阿姐其實是個如假包換的女的。但是還是對她并不了解,也沒想過去熟知她。
我是在今年五月份認識的阿姐,在愚人節那天深入了解張國榮先生后,無意中也認識了梅艷芳。這之后就一發不可收拾,深深地愛上這個女人,她的人格魅力、為人處世等等都是我一直以來想要成為的樣子,所以阿姐無形中成為了我的偶像、我的信仰,讓我在平時的生活中不斷向阿姐看齊,努力做到問心無愧。就像劉德華評價阿姐的那樣:“梅艷芳是一個寧愿天下人負她,她也不會辜負天下人的人。”這也是我的人生格言。
1、我那義薄云天的小姐姐
梅艷芳(1963.10.10—2003.12.30),生于香港,少時家境拮據,四歲半已登臺演出,是二十世紀末期大中華地區歌壇和影壇巨星;香港演藝人協會的創辦人之一及首位女會長。梅艷芳以醇厚低沉的嗓音和華麗多變的形象著稱,曾引領粵港地區的時代潮流,是香港樂壇最高榮譽“金針獎”和“中國金唱片獎藝術成就獎”的最年輕得主,至今保持著華語女歌手全球演唱會場次的最高紀錄。梅艷芳同樣蜚聲影壇,榮獲過兩岸三地的影后,入選“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
這算是阿姐的百科介紹,大家可以初步了解阿姐的生平。這些都只是阿姐那縱情燃燒的絢爛人生的“冰山一角”,阿姐的人生遠比這要出色多彩。
2、“歌影”雙棲的耀眼明星
梅艷芳,第一位在音樂界和電影界都取得矚目成就的香港女藝人,第一位獲得中國國家級音樂藝術成就榮譽的香港歌手,第一位出任香港演藝人協會會長職位的女性。
1982年獲“第一屆新秀歌唱大賽冠軍”;推出了個人第一張專輯《心債》 。1983年,唱片《赤色梅艷芳》主打《赤的疑惑》開始走紅,唱片五白金。
1985年-1986年跨年舉行了首次個人演唱會,連開十五場,打破了香港歌手首次個唱的場數記錄。同期推出唱片《壞女孩》,首周即賣得40萬張(8白金),累計達72萬張,刷新了香港個人專輯銷量紀錄,在次年獲頒“IFPI全年最佳銷量獎” 。在1985-1989年連續五年獲得香港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女歌星”。《女人花》、《親密愛人》、《一生愛你千百回》等歌曲在大陸流行。國粵語專輯超過四十張。1998年獲得香港樂壇最高榮譽“金針獎” 。2009年經“世界紀錄協會”評定,以全球個人演唱會總計292場當選“全球華人個人演唱會最多女歌手” 。
1987-1988年,憑借《胭脂扣》拿下了金像獎、金馬獎、金龍獎和亞太影展四料影后。兩奪金像獎最佳女配角[2]? 。拍戲涉足文藝、動作、喜劇等各類角色。
音樂上,她突破傳統、大膽創新、風格多變、引領潮流,至今仍保持著華語女歌手全球演唱會場次最高紀錄(292場)。她三十五歲獲得香港樂壇最高榮譽“金針獎”,四十歲獲得中國金唱片獎(國家級音樂獎)的藝術成就榮譽,是香港樂壇最年輕的終身成就獎得主。
電影上,她先后獲得大中華兩岸三地的影后榮譽(金馬獎、金像獎、金鹿獎),在二十年(1985-2005)香港電影累計票房中位列女演員第三。去世后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追授“演繹光輝永恒大獎”,被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評入“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
演藝事業外,她熱心公益慈善,于1993年7月27日成立了《梅艷芳四海一心慈善基金會》。
這是大家應該知曉的關于阿姐的偉大成就,其實遠不止這些,我一時也講不完,就借助百科讓大家有所了解。
3、“芳華絕代”+“傾國傾城”
自他倆走后,這兩個詞寂寞了好久。
忘了在哪看的,“如果一個藝人在去世后仍能每年吸收新粉絲,那他真的是神話!”我想梅艷芳就是神話。我就是被她吸引過來的,而像我這樣的梅迷還要很多。
下面我像介紹幾首阿姐的好歌曲,想要更多了解阿姐的風采的,最好是看阿姐的演唱會舞臺表演,這才是阿姐最出彩的地方。要知道“百變女王”、“舞臺皇者”肯不是隨便說說的哦~
在阿姐眾多的歌曲中,我最喜歡的是粵語版《夢伴》,現場版的舞蹈很好看,當時阿姐的彈簧腿可謂風靡一時;還有阿姐的《夕陽之歌》,大氣磅礴,這首歌也是阿姐最喜歡的,更像阿姐一生的寫照;宛轉悠揚、不絕于耳的《似是故人來》《似水流年》《胭脂扣》;甜甜的俏皮的有臺北演唱會現場版的《明天我要嫁給你了》《月亮代表的我的心》,這幾首歌可以發現阿姐的小女生那一面;還要孩子氣萌萌噠的《IQ博士》,以及很多當時的動畫片的主題曲;優秀的國語歌《一生愛你千百回》、《親密愛人》等等。
她唱過《壞女孩》的叛逆,也唱過《似是故人來》的典雅;唱過《烈焰紅唇》的性感,也唱過《夢里共醉》的傳統。她的風格是中國與西洋的結合,仿佛香港這座城市的時代文化縮影。
4、“梅迷”眼中的梅艷芳
阿姐很少唱這首歌的,她覺得歌詞的情緒過于負面。我們大多數人是從這首國語歌認識阿姐的,但是阿姐真的不是內地媒體渲染出來的悲慘女人形象,她是“香港的女兒”、“永遠的天后”,演藝人的我大姐大,也是自帶逗比與萌屬性的梅寶。
這是《女人花》網易云音樂里的一條梅迷的評論,我覺得很對,希望大家知曉,所以貼上來給大家看看。
梅姐曾經說過自己不喜歡女人花這首歌覺得這首歌很商業化,她一直是個堅強樂觀向上的女強人,她說過描述她一生的歌是夕陽之歌,我相信她內心絕對有柔軟的一面,但絕對不是這么悲情。以及她和哥哥的四十之約明明是一句玩笑話卻被訛傳成悲劇愛情故事,也是很無奈的事情。
“你有好多種樣子。” “哪幾種啊?” “濃妝,淡妝,男裝,不化妝。還有現在如夢如幻月,若即若離花。” “你最喜歡那一種?” “都喜歡,分開、加在一塊都喜歡,哪一種才是真的?” “真的東西最不好看。” “不好看也要看,誰叫我喜歡你。”
梅姐生前一直提攜后輩,梅姐帶過的徒弟有許志安、何韻詩、草蜢、譚耀文、彭敬慈,得到過梅姐提攜的很多,陳奕迅、郭富城、蘇永康、陳小春、謝霆峰等,在不同場合得到過她幫助與支持的藝人更是數不勝數。
我想說一下阿姐和哥哥張國榮,他倆并沒有大家YY的那些,倆人只是情同兄妹,沒有人比他倆更珍惜了解彼此了。阿姐說過,有哥哥在,她就會覺得很安心,可以看到在哥哥身邊的阿姐總是緊緊挽著哥哥的手臂;同樣,哥哥也是這樣,在阿姐身邊的哥哥能安心地像個孩子,兩人的擁抱里純粹地不能更干凈了。倆人一起走過那么多的風風雨雨,一起熬過最艱難的歲月,最后連離世都那么巧合,只希望兩人在天國可以依舊開開心心。
5、最后的“永恒時光”
阿姐在最后生病時間,想給歌迷留下一點念想。于是,在2003年11月份,阿姐在香港紅館拖著病重的身體,一連開了八場經典金曲演唱會。這是阿姐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大家都已去看看相關的影像,絕對很精彩。在演唱會結束后的45天,阿姐與世長辭:(
老天給了阿姐天生的藝術,卻過早地帶走了阿姐。
林夕曾評價說:“梅艷芳在有限的時間里盡情發光發熱,告訴我們如何才沒有白活一場,讓我們反思生命的意義。雖然我們不能改變生命的長度,但卻可以改變生命的寬度。”
有一種偶像叫梅艷芳,有一種信仰叫梅艷芳!
PS:我發現阿姐的好、阿姐的成就、阿姐的光芒,我根本講不完,羅里吧嗦說了一些,也不知道講清楚了沒,歡迎并且希望有路過的梅迷在評論里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