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識的新媒體人,好多已經辭職了,開始做自由職業,主要收入來源是靠寫作技能,每個月到手的錢要比全職工作至少高2-3倍。
包括寫書評、書單、拆書稿、影評、廣告軟文、簽約問答平臺等。
我目前在一家新媒體公司,公司流量和資源很大,做了十幾個新媒體矩陣,從生活類賬號,到美妝類賬號,到本地賬號,到情感賬號,幾乎全覆蓋,每個矩陣下又有5-8個賬號布局。
在這個公司看到了很多別人看不到的在“新媒體行業”的機會,今天都端出來分享給你們啦~
“關于公眾號的發展前景”
其實這個問題,很久之前就在圈內炸過一次,好多人都說:現在的公眾號不行了,你們都提早另謀出路吧。
但真的接觸了這個行業才知道:基本上身邊所有的新媒體公司還在不斷的申請新號,做新號。如果不賺錢,他們在這兒扯什么淡?
所以,想做號的請先看到希望,別還沒上手就否定,你自己不試試怎么知道行不行?
前兩天,我恰巧聽一個朋友說,他認識的一個理財號的號主,推了一篇頭條廣告圖文,雖然閱讀量只有一萬,但卻獲得了100多萬的廣告費。
這個號我之前關注過,從表面上看,并不是咪蒙那樣的超級大號,但篇篇干貨,粉絲粘性極高。
號主的背景:金融相關專業畢業,上大學的時候就經常寫理財方面的技術貼,因為喜歡寫作,所以順便注冊了公眾號,上面提到的那篇收益100多萬的廣告,是以分成的方式和廣告主成交的,當天推文之后,用戶總投資400多萬,后期陸陸續續還有人跟進。最后拿到了100多萬的分成。
對于普通的公眾號來說,最大的收入來源就是廣告,但現實是:大部分公眾號一打廣告就會面臨大面積的取關掉粉。
那為什么偏偏這個理財號就能把廣告打風生水起呢?
因為從一開始,號主就是帶著目的做號的,風格和內容都傾向于測評和推薦方向。
在用戶眼里,她是金融方面的專家,再加上她前期在公眾號寫的大量技術貼也證明了她確實很專業,所以,只要她肯推薦靠譜的理財方式,大部分忠粉就愿意投資。
但是大多數人都沒有這樣的專業知識和背景,只能寫寫雞湯情感文,難道就沒有出路了嗎?
有
結合公司近期的經驗,和你們聊聊最近試驗出的套路。
5個月前,我們公司的A公眾號接了一條廣告,留言全是:居然打廣告,取關了。
3個月前,我們公司的B公眾號接了一條廣告,留言全是:這個廣告666。
2個月前,我們公司的C公眾號每天都在發廣告,留言全是:小編,有大衣嗎?有鞋子嗎?有衛衣嗎?求推薦。
這個現象是怎么造成的?
先說被罵的最慘的A公眾號
這個公眾號的用戶基本上都是95后的大學生。
一開始的定位是:大學生的解憂雜貨店。也就是說,這里是大學生用來訴苦的地方,用戶希望在這個公眾號上看到的是自己的情感訴求及小編提供的解決方案。
所以,他們對這個號的預期是:這里是我的樹洞,我不高興才來的,我不高興的時候你還要接廣告,那我就更不高興了,我就要罵你。
于是用戶就養成了:只要你發廣告,我就罵你的習慣。
所以,對于賺錢來說,這種類型的雞湯號變現能力最弱。
再加上所有的廣告方幾乎都不看好大學生的購買能力。所以基本上也沒什么人過來投廣告。
用戶不接受,廣告主也不信任。
于是,這個公眾號“靠廣告來賺錢”的道路基本上就被堵死了:
接著,為了緩解這種局面,公司立馬申請了一個B公眾號
基本定位是:純女性情感賬號。注意,這個號上最初的原始用戶基本上都是從A號導流過來的,只是換了一個名字(殼)而已。
奇怪的是,建號沒幾天,廣告主紛紛開始投懷送抱,因為從名字來看,關注這個號的用戶都是年輕女性,廣告主認為,這種人購買力最強。
但結果是,用戶依然不是那么買賬。由于公眾號的定位是女性情感雞湯,所以用戶對它的預期就是:這個號是用來看故事的。
當你寫了一篇神轉折的軟文來賣東西,他們也會當成故事一樣,一笑而過。最多說一句:這廣告打的666啊。但他們會買嗎?也許會,也許不會。
畢竟他們的潛意識里并沒有把這個號和購物聯系起來。
再后來,這個號慢慢也開始落寞,因為轉化率參差不齊,廣告主幾乎不會復投。
所以,為了緩解這種尷尬的局面,公司又申請了C公眾號
基本定位是:搜羅天下優質淘寶店,教粉絲怎么低價掃貨。注意,這個號上的原始用戶也是從A號上面導過來的。
目前的運營狀況是,不用廣告主過來找,我們自己就可以豐衣足食。運營不到兩個月的時間,現在已經有每天1000+的收入。
公眾號上每天更新的內容就是給粉絲每天推薦淘寶上物美價廉的好店,用戶買東西,我們拿傭金。
現在這種類型的賬號很多,它們的名字也基本上都是“每天種草一家店”“每天只種一棵草”這種類型。內容創作要求極低,但變現能力超強。
我剛剛一直在強調,這三個號的初始用戶基本上都是同一批人,那為什么變現能力會如此參差不齊呢?
因為從你給公眾號的定位開始,就給了用戶一定的心理預期,他一看你的基本設置和內容,就大致知道你以后會給他提供什么,如果哪一天你所做的事突然和用戶的心理預期產生了偏差,就不太好搞了。
比如,你一開始就是以為用戶解決情感問題而申請的公眾號,偶爾接一個廣告,用戶就會覺得你好好的一個人,怎么就被錢污染了呢?
但要是你一開始就是以賣貨打入的,那么關注你的用戶當然就是為了買買買而來,每天求著你推薦產品也就很常見了。
但是這種單純賣貨的C類公眾號也有一個特別大的缺點,就是不穩定性太強,有可能你今天推的產品用戶喜歡,明天推的用戶就不喜歡了。
所以,現在公司也在做個人IP類的賬號,培養美妝達人,時尚達人。如果能成功把這個個人形象深入到用戶的內心,就能形成較為穩定的變現模式,只要這個IP一出現,那么她身上穿的戴的用的都是可以安利給用戶的產品。
而且,就算哪一天微信公眾號真的死了,作為粉絲心里一個有血有肉的時尚達人,這個個人IP可以只憑名字就把忠粉帶走。
真正賺錢的號不只是在微信這個平臺能活,離開微信一樣能活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