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有段兢業的心思,又要有段瀟灑的趣味,若一味斂束清苦,是秋殺無春生,何以發育萬物?
圖片發自簡書App
譯文
一個作學問的人,既要思考細密、行為謹慎,又要瀟灑脫俗、不拘細節,才能保持生活的情趣。如果一味的克制自己,過極端清苦的生活,不免暮氣沉沉而無生機,如同大自然中只有落葉的秋日,而沒有陽光和熙的春天,這又怎能培育萬物的成長而至開花結果呢?
賞析
第一層理解
事情總是一分為二的,過分的活躍瀟灑可能會失之莊重,流于輕浮,過分的呆板迂腐又會缺乏生機活力,因此,既要有踏踏實實的苦干精神,又要學會輕輕松松地享受生活。做學問這樣,日常生活也是這樣。我們不能只貪圖安逸享樂,也不能一味埋頭苦干,忘記生活!
第二層理解
所謂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我們做事的時候應該宏觀把握,放寬眼界,抓住的事物的核心問題,集中精力解決主要矛盾,這樣就可以事半功倍,相反若事事追求完美,將精力拘泥于細枝末節及次要矛盾上則事倍功半!
第三層理解
平衡
如同大自然的的生存法則一樣,也許我們終其一生所追求的也不過是一種平衡狀態!生活與工作的平衡,現實與夢想的平衡,家庭與事業的平衡……,另外,中醫以心,陰陽五行學說為基礎,調節人的身體,使其處于陰陽平衡狀態,達到治病的目的也表現出平衡的重要性。
圖片發自簡書App
"帝王之道,在于制衡",要恩威并施,賞罰分明,可見其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