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我的懷里,或者,讓我住進你的胃里。喚醒沉睡的味蕾,與食物相濡以沫,世間唯有美食不可辜負。
本文主要從功能方面分析兩款產品,如有不當之處望指正。
一、行業狀況
1.活躍用戶數及使用時長
從趨勢發展上看,移動端菜譜的活躍用戶數緩慢上升,而使用時長上升較快,說明移動端菜譜用戶的依賴性逐漸增強,人們在飲食上更追求品質享受。
2.中國美食菜譜應用逐步從菜譜工具向平臺化轉變
美食菜譜在應用端正從從單純的菜譜工具向多功能的平臺轉變,在產品應用功能和運營模式上,美食菜譜逐漸社區化、電商化、媒體化和大數據化。在美食菜譜垂直領域,以菜譜為依托搭建美食相關生活平臺,用戶不僅可以獲取菜譜內容,而且可以交流烹飪技巧、查閱健康飲食知識、討論生活相關話題、購買食材廚具和交友等。
二、競品選擇
依據最新app store美食佳飲排行榜和易觀美食社區排行榜的排名順序且具有菜譜功能的app選擇出“下廚房”和“美食杰-家常菜譜大全”(以下簡稱美食杰)兩款產品進行分析比較。
三、體驗環境
索尼Z3 Android4.4.4
下廚房:版本5.10.4更新時間2016-11-18
美食杰:版本6.1.5更新時間2016-11-17
四、競品分析
1.產品概況
從表中可看出各自的定位,下廚房傾向于文藝小清新的美食生活,美食杰傾向于打造以美食菜譜為核心的多方服務平臺。
2.產品迭代過程
(以下的版本迭代信息均為新增功能或有較大改動的部份,篩選掉了功能優化和修復bug的部份。)
下廚房:
5.2.1:個人主頁增加了買買買模塊, 購物車增加下拉刷新功能,社區發帖強制綁定手機號。
5.3.3:發現好友模塊中增加了個人簡介及TA的作品圖片。搜索時提供了相關建議詞,讓你的搜索更高效。市集增加地域定位選擇,不配送區眼不見心不煩。
5.4.0:菜譜瀏覽有了大圖模式,更清晰的菜譜圖,更友好的交互,助你能成為一個更好的廚師。大圖模式可設置計時器,到點提醒,再也不怕糊鍋了。
5.5.0:增加即時通信功能,方便廚友之間交流。在市集購物時也可直接與商家溝通、咨詢。手機上創建菜譜的功能更完善,添加獨家標識、推薦至分類都能用手機搞定!
5.6.0:這次更新增加了互動討論功能,廚房問題由達人幫你解答。
5.7.0:在首頁搜索菜譜時可按評分、做過數來排序。在下廚房市集購買海淘商品,增加實名認證。菜籃子增加一鍵買齊按鈕,足不出戶買菜更方便。
5.8.2:菜譜底部的留言功能大升級,通過“點贊”讓更有價值的共性問題頂到“最熱”。作者可以方便地看到最熱的問題,進行回復。
5.9.0:個人主頁改版,可以查看到自己的菜譜被多少人做過、收藏過。購物車改版,可左劃進行刪除。菜譜底部按鈕樣式調整。提醒系統改版,不同類型的提醒擁有不同的樣式。個人收藏頁面調整,收藏的菜譜、菜單分類更清晰。
5.9.4:增加公眾號訂閱功能,隨時關注各類美食文章。分享功能增強,可以復制鏈接。通知中心插件中添加快捷入口,可以搜索菜譜,上傳作品。首頁創建菜譜和作品入口采用全新UI。
從下廚房的版本迭代可以看出,下廚房的社交性不斷增強,社交上偏向用戶間討論交流以提高廚藝,此外,從5.9.4版本開始增加媒體功能,用戶在做菜之余可以發布/閱讀美食文章,以增強用戶粘性。
美食杰:
6.0.0:推薦頁-界面更簡單,更清新。發現頁-全新改版,這里你能看到全國的烹飪熱門。個人中心-全新改版,用真實數據闡述你的烹飪屬性。新增數據中心-把你最喜歡的烹飪行為形成報告,發現有趣的真實。智能組菜-輸入家里的有的食材、自動幫你計算出可以做出哪些你喜愛的菜。上傳菜譜 — 這個終于有了,抱歉來晚了,我們還會持續優化。
6.0.5:新增試用商品,可以申請使用各種商品,還可以查看試用報告,買東西更放心。積分可兌換各種商品啦,大獎等你來。發現里增加地域選擇功能,想關注哪里就點哪里。菜譜增加夜間模式、增加滾動步驟提示、增加上拉關閉功能。
6.0.9:視頻菜譜全面升級,好看好玩你意想不到的;終于可以加好友啦,再也不是一個人默默做飯;美食勛章,締造屬于自己的勛章體系;發現身邊的烹飪大師,交流烹飪技巧。
6.1.1: 食話中新增『九陽社區』活動多多,獎品更多。
6.1.5:電商全面改版,更實惠的價格,更優質的商品。一鍵上傳菜譜、作品、食話、足跡按鈕,操作使用更加快捷。
從美食杰的版本迭代來看,主要在界面和用戶體驗上不斷完善。從版本6開始,美食杰嘗試通過個人數據的積累精準化用戶需求,讓用戶發現自己真正喜歡的烹飪菜譜。
3.用戶分析
1)用戶人群:喜歡分享和創造的美食達人,準備學習廚藝的新手,追求生活品質具有一定收入和時間的職場人士或家庭主婦,以及平臺邀請的專業廚師。
2)用戶特征(數據來自talkingdate,左為下廚房,右為美食杰):
從性別分布可知兩款的用戶主要以女性為主。日常生活中,女性往往掌握著廚房的主導權且對美食更為喜愛,因而對菜譜的使用也有更高的需求。
在年齡分布上兩者都以青年居多,此年齡階段(26~35歲)也恰好是白領和家庭主婦為主的人群,具有一定收入和時間精力。
區域熱度上,廣東、北京、浙江、上海等經濟發達的省份/直轄市有較高覆蓋率,這些地區相對于其它省份在生活品質上也有著更高的要求。
4.產品結構
下廚房:從圖中可以看出,下廚房中每頁的一級結構分類明確,次級結構貼切合理。有關飲食的功能都集中在首頁,方便用戶在首頁中快速查找菜譜等相關的功能。
個人建議,排行榜中的“流行菜單”可整合在首頁一級結構的“本周流行菜譜”中。
理由:“本周流行菜譜”是把一周內的熱門菜譜直接推薦給用戶,設置在一級結構也是為了方便用戶快速查找,而“流行菜單”則是向用戶推薦其他用戶編輯成的熱門菜單,然后在各種菜單中選擇菜譜。兩者在推薦菜譜的方式上不同,但本質都是從流行的角度讓用戶選擇心儀的菜譜。
此外“流行菜單”的結構設置也比較尷尬,與其并列的功能都是某方面的排行榜,雖說包含菜譜卻以菜單熱度作為標準,而菜譜排行榜以菜譜熱度為標準,兩者又都是為了滿足用戶選擇菜譜的需求,單獨的“流行菜單”不免有些格格不入的感覺。
建議整合方法:在原“本周流行菜譜”的位置改成“熱門流行”,在次級結構再分成“流行菜單”和“本周流行菜譜”,“流行菜單”按原左右滑動選擇置于頁面頂部。
美食杰:與飲食相關的功能分布在推薦頁和發現頁中,核心的菜譜功能同樣在首頁。整體上來看,各大功能分布合理,層級關系明確,用戶可以很容易了解并使用。但推薦頁中的“最熱商品”建議放在商城頁中,放在首頁中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用戶瀏覽菜譜的體驗。
對比分析:兩者在整體功能上比較相似,電商、社交、媒體兩款產品都有涉足,但是程度各有不同。電商方面兩者結構相差不大,在此不做比較,其它方便以結構為主做簡單分析,詳細分析見功能體驗分析部份。??
社交上,兩者都具有基于LBS的社交功能。下廚房更注重用戶間廚藝及廚房知識的交流討論,比較實用,類似知乎的形式;美食杰則類似于微博,用戶在社區中發布話題,曬美食作品,展現個人的飲食狀況,營造交友氛圍。
媒體上,美食杰注重實用性,以傳播廚房知識為主;下廚房則豆瓣化,相對文藝和趣味,以文字媒體為主。
從菜譜分類和排行榜來看,美食杰更加系統豐富,功能性更強,適用人群更加廣泛,但也會造成用戶在選擇上的困難;而下廚房分類簡潔,在體驗上以發現美食為主,因此用戶定位更加精確。
5.主要功能分析
(1)首頁搜索對比
兩者都在搜索上設有熱門(流行)搜索和歷史(最近)搜索,而在熱度關鍵詞的布局上,美食杰采取單行橫向拖動的形式,主要是考慮能夠在下方容納足夠多的歷史搜索,方便用戶獲取更多以往的搜索信息;下廚房的布局則為3X3的宮格式,字體比美食杰大,視覺上更舒適。
在內容搜索上,下廚房的搜索范圍更廣,除了菜譜和食材的搜索,還可以搜索菜單,并把廚友的搜索也添加到主頁搜索中,使用戶在主頁中不必切換頁面就能搜索廚友。不過美食杰在搜索中展示的食材和菜譜更豐富,而且在搜索框中設有一鍵清除,操作性更佳。
(2)??菜譜
??
兩者在操作界面的體驗和功能的使用上都能很好地滿足菜譜使用的需求,在此不具體分析兩者相似之處,只做簡單列舉:
準備食材時幫助用戶記錄的菜籃子(在刪除單個清單時美食杰需跳轉至菜譜頁面才能刪除),烹飪時幫助用戶掌控時間的計時器(下廚房只能在大屏顯示時使用),方便用戶查看烹飪過程的大屏顯示,需要特別注意的小貼士以及滿足用戶社交需求的評論分享功能。
不同:
下廚房特有的一鍵買齊食材既能推銷平臺上的商品也方便了用戶在食材上的采購,其次當用戶完成一次作品后,可以拍照上傳至作品展示區,其他用戶可在此點贊,從而鼓勵用戶的制作熱情。而在菜譜模塊中美食杰只能評論區上傳自己的作品,顯示上并不突出,往往淹沒在文字評論中,因而與其他用戶的互動性較弱,二次使用需求不如下廚房高。不過美食杰的用量轉換可以幫助廚房新手參考配料的使用量,且其菜譜特性概況能在用戶查看菜譜時了解菜譜的工藝、口味、制作時間和熱量,加上字體調整及返回頂部等功能設置讓用戶在瀏覽體驗上優于下廚房。
兩者上傳菜譜的方式類似,但在上傳菜譜的分類選擇上。下廚房比較靈活,用戶可以按日常標簽對菜譜進行分類。美食杰則要求用戶在工藝、口味、難度、時間和人數上進行細分,在選擇上略有繁瑣。不過系統的分類也是美食杰菜譜數據庫管理的基礎,方便用戶在搜索查看菜譜時了解菜譜制作的難易度及適用性。此外,得益于菜譜大數據,在輸入菜名后,美食杰會識別菜譜名并自動填寫主料、輔料(包括用量),能節省用戶一定的時間。
???
(3)電商
購買界面對比:
從圖片中可以看出,下廚房在商品頁的功能上是比較完善的,且商品的評價模式延用了菜譜的評價模式,亮點突出,在查看評價時的操作感也不錯。此外,下廚房在鼓勵用戶消費和購買商品后評價的方面上做得非常不錯。具體方法如下:
用戶在市集購買商品確認收貨后在30天內給予商品有效評價,將獲得與該商品實付金額等數量的積分(1元=1積分,不包含使用優惠券支付的部份),獲得的積分可以800積分/月的形式兌換愛嘗鮮資格。下廚房市集將一部分優質新品商品以較大優惠力度,限時限量發布,僅有愛嘗鮮資格的用戶方能購買。之后下廚房會將口碑不錯的商品推薦給全部用戶開放購買,商品也將恢復為正常售價。
對比之下的美食杰則存在著一些不足。首先商品名過長導致顯示不全,且沒有表明主體,光看名字真看不出是賣什么的。其次,商品的評分和銷售量這些直觀反映商品情況的元素并沒有加入,加上沒有培養用戶評論的習慣導致的評論數過少,用戶很難從商品介紹去判斷商品的好壞。雖說在商品介紹前有買手說詳細評價了商品,但是看上去更像是打廣告,不夠客觀。在買賣雙方交流上,用戶不能跟賣家直接聯系,只能和商城的客服聯系,這或許也是導致商品銷售量不足的原因之一。不過,由于“詳情”,“評論”和“頂部”三個button的設置,用戶很快就能查看相關信息,而且相關推薦的設置也方便了用戶購買其它商品。總體來說,美食杰在購買界面的功能上有待完善。
(4)社交
下廚房:
交流討論
關于用戶間交流討論的社交功能,在下廚房中分別體現在用戶間的私信交流,社區中的市集討論區及周邊交流,和廚房問答中的提問回答。
用戶間的私信交流界面非常簡潔,只能發送文字和圖片,點擊頭像可以查看用戶資料,作品及菜譜;交流發起的主動方第一次需要搜索廚友昵稱,再在搜索結果中選擇目標用戶,不能從關注列表和粉絲列表中直接選擇,略有不便。
使用情景則主要為用戶在瀏覽一個菜譜時,對菜譜中某些用料、步驟不清楚的情況下,對菜譜發布者進行私信交流(當然也可以直接在菜譜評論區留言,但當留言過多時,回復率降低。另一方面私信交流的隱私性更強。)。另一種情景則為用戶與作品/菜譜達人在廚藝上(心得)的交流。當用戶間更為熟悉,認同彼此后,往往會互留微信,電話等其他聯系方式,因而在此種情型下私信的作用不大。建議增加表情包功能,方便用戶更直觀簡單的表達情感,同時增加聊天的趣味性。
社區中的交流由于無法發送圖片,加上官方的監管力度,因而整體環境簡潔良好。此外基于LBS周邊交流的設置,方便用戶從線上交流轉向線下交流,暫時沒有明確的業務形態,發展方向是讓用戶在“吃”方面的需求能夠被更即時的滿足。但社區入口設置不太明顯,建議把模塊換色加以區分。
類似知乎的廚房問答非常能滿足用戶在廚房知識方面的定向需求,同時也是用戶圈粉,增強個人存在感的另一重要方式。
其它社交
搜索關注好友,查看已關注的好友動態以及分享功能,是下廚房其它的社交功能。用戶可以從新浪微博、QQ空間和豆瓣這三類第三方社交平臺中關注也在使用下廚房的好友,滿足用戶一定的熟人社交需求或是方便用戶從已有社交圈內關注目標用戶在下廚房的動態。比如一個廚藝一般但熱愛美食的用戶發現微博中有一個很火的美食達人也在用下廚房,這時她就不需要詢問美食達人在下廚房中的昵稱,直接就可以從下廚房中綁定微博,在關注列表中關注就行了。不過,在查看豆瓣廚友且未綁定豆瓣帳號時,點擊“看新浪微博好友”會跳轉至豆瓣帳號登陸頁面,一個明顯的顯示錯誤。
好友動態類似微信朋友圈的功能,用戶在曬出自己的作品后,關注自己的粉絲可在此區域瀏覽、點贊或評論。一方面滿足用戶分享美食的欲望,另一方面可以增加用戶間的互動性,而互動性的增加又會增強產品整體用戶的粘性。一個因此建立起來的社交關系,在拋棄產品的同時就存在著社交成本的損失。
下廚房的分享支持微信,QQ,微博,豆瓣和印象筆記的分享,同時也可以拷貝鏈接分享。
美食杰:
交流討論
在用戶的話題討論方面,美食杰按照話題類別分成三個部份。餐桌時光,分享美食與心情;玩轉烘焙,曬出烘焙作品;美食課堂,美食互助提問。其中的美食課堂類似下廚房的廚房問答,用戶可直接在美食課堂中發布,也可以從菜譜評論中標記發布。
但其中的提問解答氛圍相比下廚房并不濃厚,用戶在此提問很難被重視和解答。個人認為,根本原因在于提問顯示不突出及提問形式簡單。沒有字詞提醒用戶(或不明顯)應該是提問而不是發表心情看法,造成問題被話題掩埋;提問形式簡單,壞問題自然會多,造成愿意解答的人寥寥無幾。所以,建議提問形式按標題加問題簡介的形式,而且底部icon(感覺更像是發表心情、話題)的設計應明確顯示“提問”,這樣一來,一方面能避免用戶在此發表些與廚房問題無關的話題,營造提問環境。另一方面,用戶也不會問出像“好吃嗎?”這樣的問題(想像一下,標題“好吃嗎”,簡介…..)。
美食杰的私信界面更加簡潔,只有文字功能。私信的入口在用戶的個人界面中,接收則合并在消息通知欄中,沒有像下廚房信箱一般專門收發私信的模塊。雖然不用搜索用戶昵稱就可以向粉絲和關注的用戶發送私信,但是還是需要從關注列表或粉絲列表進入,依舊不夠快捷。
此外,美食杰還能查看附近的人的資料,但是在交流上只能一對一,并不像下廚房社區式的周邊討論。
其它社交
在其它社交方面,美食杰能夠搜索關注好友及分享,沒有專門查看關注好友動態的功能。支持從手機通訊錄和新浪微博邀請并關注好友,分享則支持微信,QQ及新浪微博,渠道上都沒有下廚房多。
(5)媒體
媒體上兩者都各有特色。下廚房不僅擁有自己的媒體訂閱號(如《廚房周刊》),還會把微信訂閱號中寫的不錯的美食文章轉載至下廚房中,用戶可以直接在下廚房中訂閱。因此,內容上的生產來自下廚房和第三方轉載。在內容性質方面,下廚房自身訂閱號側重幫助用戶發現美食新鮮事(包括流行菜譜、食材、器具等);第三方轉載的文章則更有故事趣味性及文藝性。
美食杰在媒體上的分類比下廚房更為明確。在發現頁的首頁是來自第三方的視頻內容,主要為美食見聞;食材頁中是關于各種食材的百科知識,從選購竅門、營養價值和食用建議上介紹食材,并在搭配和菜譜上為用戶推薦選擇;文章頁中的內容則以膳食保健和營養知識為主,非常適合對健康飲食有追求的用戶。總體來說,美食杰在媒體上比較干貨。
6.界面對比
下廚房界面背景以白色為主,圖片和字體大小搭配設置都很合理,而且icon的設計比較可愛,適合女性審美,整體給人小清新的感覺。首頁主要功能的位置都設置在屏幕的上半部分,因而有很好的即視感。個人界面的用戶頭像設置在頁面偏右的位置,與左邊的昵稱等文字很好地平衡了畫面。
在進入美食杰的首頁界面后(最左邊的圖),三張拼圖的banner設計幾乎占據了整個屏幕,給人視覺上的沖擊感,icon的設計比較直觀、具體,色彩感豐富,界面背景也以純白為主。在我的頁面中,個人資料的背景采用晶格化效果,比較有突出感,但是個人認為在顏色上選用青藍色調和整體會比較有融入感而不至于用紅色而太突出。
7.盈利分析
下廚房:
(1)廣告投放
下廚房的廣告位置主要分為兩種:一是下廚房結合社區用戶評價和商家需求,放在首頁中以軟廣的形式對食材和廚具的推薦;二是市集中店鋪活動的廣告。廣告的展示形式都以美食或搭配廚具為背景的精美圖片,加上白色標題于圖中的靜態廣告,符合產品整體小清新的環境,將廣告對用戶體驗的影響降至最低。
(2)電商分成
市集中B端商家的合作營收及C端賣家的傭金抽成。在產品類別上,接入了品牌供應商和大量由小型商家提供的小眾長尾品類。
(3)品牌教育
下廚房聯合不同領域的生活家及品牌,通過線上或面授課的形式滿足用戶對生活品質的進一步需求。
美食杰:
(1)廣告投放
美食杰的廣告位置主要有三種:一是首頁最熱商品欄中其他平臺(如京東,亞馬遜)或自身平臺(與商城重復)的廣告,二是菜譜底部的靜態廣告,三是積分商城中各式商品的廣告。
(2)電商分成
與下廚房類似的貨架模式(不過據說要成為場景化的閃購模式),但在商品的推送上以基于大數據的個性化推薦為主。
(3)線下活動
通過自身用戶體量,以線下活動的形式增加商家品牌影響力及銷售量,同時也能營造線下粉絲經濟,創建良好口碑,實現線下活動線上導流。
五、總結
1.同質性
兩者都是從單純的菜譜工具演化成如今以電商業務為主的商業模式,由于人們對菜譜使用的需求,兩者在整體用戶屬性上相似。
從功能上來看,兩者都包括社交、電商和媒體。
但在電商方面,下廚房的體驗優于美食杰。由于對用戶習慣的培養,下廚房市集中所能參考依賴的商品信息更豐富。品牌商的爆款品積累良好的口碑,在用戶心中建立起對平臺的信任,使得那些缺乏評價體系的長尾品類也能從中獲益。
從盈利模式上來看,廣告和電商是兩者的相似點。
2.差異性
在內容呈現上,下廚房依靠算法而非編輯進行內容推薦,其所參考的數據來自用戶閱讀、收藏、評論等維度,以此來判斷哪些內容更受歡迎。美食杰則依靠大數據,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根據用戶瀏覽、喜好來進行智能推送。
從運營方式來看,下廚房側重用戶間關系的培養及市集商品的“可信度”鞏固線上用戶粘性,并嘗試往線下發展。美食杰則不斷通過各種活動保持用戶活躍度,并吸引線下用戶的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