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三立老先生有段相聲,具體怎么說的忘了,但是大意是這樣:
乙:你姓馬。
甲:姓馬。
乙:是哪個馬。
甲:我這馬可有名了,漢代有位伏波將軍馬援,那是我的祖先,三國時有位白袍小將,殺的曹操割須棄袍,馬超馬孟起,那是我的祖先。
乙:有個《馬寡婦開店》,馬寡婦和您是什么關系。
甲:同姓各宗,同姓各宗。
司馬徽和司馬懿的關系也是這樣,像相聲里說的,同姓各宗。
水鏡先生和司馬懿都是河南人,司馬徽是河南潁川人,這地方是現在的河南禹州。
司馬宣王的老家在河內郡溫縣孝敬里,這地方是現在的河南焦作溫縣。
從禹州到焦作,大概有160~190公里的路程,坐車要54塊錢的車費,在古代坐馬車或者步行,大概得十天半個月打個來回。
離得很遠。
所以司馬懿和司馬徽都姓司馬,委實沒啥關系。
至于為何司馬徽要推薦諸葛亮,龐統給劉備,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他們都是一個朋友圈里的人。
司馬徽和諸葛亮龐統幾乎是同時成名,他們是咋成名的呢,是被龐統的養父龐德公捧紅的。
整個東漢,有個很好玩的制度,叫人物品評。
就是由德高望重的大儒,或者隱士,對一個人是否是人才蓋章認定,只要能被品評人的認可的人,今后在江湖上就可以混的很開,這種認可類似于江湖上的外號,相聲門里的拜師賜字。
負責品評人物的人,有的是官員,有的是白丁隱士,但是他們的權利很大,時人對他們很敬畏。
比如漢末有名的品評人許劭,因為每月會對當世的名人進行品評,人們稱他的品評結果為月旦評。類似于現在的歌曲榜之類的東西,但是月旦評威力更大,可以最直接影響東漢官場官員的任免升降。
曹操沒有成名時,就很想被許劭評一下。
曹操備了厚禮去拜訪許劭,許劭一開始不鳥他,曹操威脅加二皮臉磨得許劭沒辦法,給了他一個評語: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這未必是什么好話,但是曹操很高興,管他是不是好話呢,反正自己以后到江湖上混,可以和人吹牛,自己是被許劭評價過的人。
三國時候另外一位牛人袁紹,年輕時飛揚跋扈誰也瞧不上,也難怪他眼高于頂,袁紹家里世代當官,四世三公底蘊深厚,但是袁紹就怕許劭。
袁紹當濮陽令,屆滿回家,一路上仆從云集,扈從很多,但是進入汝南境時,他早早的解散了車隊,自己架著一輛小車輕車簡從的回家了,他怕許劭給他差評。
龐德公是著名隱士,也是名士,劉表曾經親自登門邀請龐德公出山,他不為所動。
被龐德公這種著名隱士品評的人,也很容易成名。
龐德公評價過三個人,都青史留名了,這三人是司馬徽,諸葛亮和龐統。
龐德公稱司馬徽為水鏡,稱諸葛亮為臥龍,稱龐統為鳳雛。
這三人加上徐庶都在一個朋友圈里混,也許人家還拉了個群互相幫助,但是這個群里肯定沒有司馬懿一家,他們屬于另外一個圈子,叫司馬八達。
劉備遇到水鏡先生,請水鏡先生向他推薦人才,司馬徽自然要推薦自己朋友圈里的佼佼者,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話其實有點吹牛,但是因為劉備得到了諸葛亮,事業才開始起飛。
所以人家水鏡先生也沒有瞎吹。
劉備得到諸葛亮等于加入了整個荊州的朋友圈,諸葛亮不是每天在家里唱唱《梁甫吟》就能給劉備規劃出“隆中對”那個名垂千古的戰略規劃的。
諸葛亮姨夫是劉表他和荊州上層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諸葛亮對龐德公很尊重,每次見龐德公都恭恭敬敬的磕頭行禮,諸葛亮和荊州的士人隱士關系親密,和上層和智囊的良好關系才讓他對時事做出精準的判斷。
一個整天皓首窮經的儒生是無法指點江山的。
翻翻中國歷史,圈子其實挺重要。
劉邦成功靠的是自己豐沛的那些老鄉,朱元璋拿下天下靠的是自己淮西的朋友圈。
曹操的最初班底來自他的老家安徽亳州,打開《三國演義》隨處可見曹操的手下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許褚等人都是他的老鄉和兄弟。
劉備一直沒有成功大約也是因為他沒有建立自己的朋友圈。
劉備發條朋友圈點贊的大約也只有關張趙云,糜芳糜竺孫乾等寥寥數人,認識諸葛亮后,諸葛亮把他拉入一個荊州圈這個大群,后來諸葛亮更是運作他當上了群主,從此劉備的事業才算打開了一片新天地。
文:薛白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