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血兒的語言優勢是最容易被人們所了解的,來自原生家庭的與生俱來的的沉浸式語言環境,是任何一種語言早教班都不能比擬的。但前提是父母必須經常以各自的母語與孩子進行交流,否則語言優勢有限。例如一對夫婦是中國人與希臘人,在英國生活,他們之間、他們與孩子之間都用英語進行交流,孩子上的是英國當地學校,那么孩子掌握的中文和希臘文都是相當有限的。另一個例子,一對夫婦是廣州本地郎+安徽媳婦,老公遷就老婆,因此他們之間及他們與女兒之間都是用普通話交流,女兒在廣州本地的學校學習,然后考上了香港的大學,結果臨去香港前要爸爸專門給女兒補習粵語。盡管如此,混血兒家族天生帶來的語言條件還是其他混血兒所不能比擬的,他們的強大的語言優勢尤其表現在同傳上。他們大腦從小就習慣一個意思、兩套說法,所以稍加訓練就能達到專業的同傳效果。
另一方面,混血兒的語言劣勢卻不易為人們了解。沒錯,混血兒都是天生的雙語甚至多語者,但他們沉浸在單一語言的時間低于非混血兒,這導致他們缺乏對一門語言背后的政治文化和傳統的認識。例如同時觀看《人民的名義》,對于海外長大的華人,就算他們的漢語水平不差,也難以理解電視劇傳遞的政治信息和當下中國的文化現實體驗。
混血兒獨有的困惑,且更難為人們所了解的,就是個人身份的認同,“姓蔣還是姓汪”。例如第一段提到的第一個例子,他可以自認為英國人,但英國本地白人不以為是;跟父母做中國人或者希臘人更不靠譜。他們最后都會成為地球公民,也就是,當他們面對外星人的時候,才能體察平常人都有的個人身份認同。香港人作為曾經的英國殖民地現在的中國特別行政區,集體性地有身份認同問題,所以他們拍的臥底戲特別好,例如《無間道》和《竊聽風云》。而這個身份認同問題是會伴隨他們終身的。
了解混血兒的語言優勢和劣勢,反觀普通人的語言學習,盡管我們學習外語也會遇上各種問題和困難,但起碼可以通過個人的后天努力來克服,這其實是很多人不了解的幸運,因為人家的問題可是無論自己怎么努力都不能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