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有大江大湖,又有文化古跡的城市是幸運的。顯然,岳陽就是一個運氣極佳的城市。它西臨洞庭湖,北接長江;還因擁有眾多文人墨客賦詩稱頌過的岳陽樓而底蘊深厚。
我,帶上自己抄寫的《岳陽樓記》,獨自出發,想要一睹名樓的風采,更想體會古人登樓遠眺,看到一碧萬頃、水天一色景色時的心情。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當我登上岳陽樓,看到的是怎樣的情景啊?蔚藍的天空中,白云靜靜地漂著,一望無際的湖水被天空中傾斜下的陽光照得閃閃發光,幾艘輪船慢慢地航行。雖然我的周圍有很多過往的游客,但我卻聽不到他們發出的聲響。我唯一能聽到的,是天空和湖水對話時發出的聲音,悄悄地、旁若無人地。城市的喧囂、嘈雜,頓時消散在天地之間。我能感受到的,唯有寂靜。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的確,洞庭湖才是“岳陽樓之大觀也”。建筑雖美,但終究是人造的,唯有在建造時順乎自然、結合自然,才能成為一直流傳下去的景觀。如此看來,古人在建筑設計上也遵循著“天人合一”的思想。
在岳陽樓景區游玩時,我沿路都在拍洞庭湖。傍晚時分,看到一個女孩在洞庭湖畔的倩影時,我連忙按下了快門。她的樣子,似在跳“水上芭蕾”。
除了觀賞岳陽樓和洞庭湖外,我還專門花了一天的時間跑到位于岳陽縣的張谷英村。坐著大巴,在土路上顛簸了好一陣后,終于來到了這個號稱“天下第一村”的村莊。
走進張谷英村最具特色的老民居“當大門”,仿佛來到了另一個世界——一個與自己的生活空間截然不同世界。天井、巷道、木質的閣樓、雕花的梁柱,古老而又充滿藝術氣息;一個大房子里住著好多戶人家,家家相通;小貓小狗或坐或臥或走來走去,自由自在;這樣的房子給人以“溫度”,不似現代高樓大廈那般冰冷。但房屋潮濕、老舊,從表面看來,人們生活的物質條件還是比較艱苦的。
與許多著名的村莊、古鎮相比,這里的商業氣息不濃,顯得很原生態。但作為旅游景點,張谷英村的發展還不夠完善;景點不多,景點與景點間的指示牌也不明了。也許,正是因為開發得不夠好,這里才能保持最原始的樣子,村民的生活也能維持原有的寧靜。
用不了多久,就逛完了這個小村莊。坐著返程巴士,在睡夢中,搖搖晃晃地回到岳陽,結束了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