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字是個多音字,《辭源》、《辭海》、《漢語大字典》、《漢語大詞典》“禇”都有三個讀音:
1、zhě 2、zhǔ 3、chǔ
或者漢典網站查詢,也是如此,http://www.zdic.net/z/24/xs/891A.htm
◎ 褚 chǔ
◎ 褚 zhě
◎ 褚 zhǔ
網上大多數解答許褚時讀音是chǔ ,即讀成許楚(音),且還有好多百度知道或者百度作業幫還言之鑿鑿的說《辭海》有注音,這么高大上的書都搬出了,我居然多事的想去翻翻辭海,以前從未鼓足勇氣翻看過這書。
找到兩個版本分別是:
《辭海》第六版(2009年版)彩圖本(5卷本),1999年版普及版
以下數據主要取決2009版,1999做參考
2009版如下
然后許褚詞條并沒有注音!
為什么沒有呢,看看1999版許褚詞條:
也沒有。好吧,我自行來探索許褚到底讀什么音,在2009版辭海中查看褚的解釋,當讀chǔ 時,解釋如下:
很簡單,姓時讀chǔ,圖上那些例子都可以看出是姓,包括褚(chǔ)時健,這個沒有疑義,姓。許褚的褚算姓嗎?
我對名字解詁完完全全一絲一毫不懂,不過找到一本《古人名字解詁》,吉常宏,吉發涵 著,語文出版社
里面還真有許褚。我找到的版本不是太清楚,見下圖,當然還是沒有注音,不過。。。
我把其中的字手動錄入,整理為 :
許褚 三國魏人。字仲康。
《漢書·南粵王趙佗傳》:“上褚五十衣,中褚三十衣,下褚二十衣,遺王。“顏師古注:”以綿裝衣曰褚。上中下者,綿之多少厚薄之差也。“《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斡棄周鼎兮寶康瓠。”司馬貞索隱:“康,空也。”衣中空始可褚綿。又,裝綿則實,應以“康”,反義相協。
看不懂,沒關系我也看不懂,但“上褚五十衣”這個在辭海中是能找到且有讀音,
看見了嗎,zhǔ
基本已經揭開答案了,許褚,應該讀成許煮(音)。
當然事情還沒完,為什么許褚讀成chǔ ,即許楚(音)這么說法廣為流傳呢,我查了下那幾位評書人都讀成許楚(音),這個受眾面太大幾乎把這個讀音約定俗成了,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讀許楚(音)呢,易中天在品三國中發的是許煮(音)。
所以結論是應該讀許zhǔ,許煮(音),但約定俗成而讀成許chǔ ,許楚(音),我們還是跟大多數一樣讀吧,但別嘲笑讀成許zhǔ的,沒準人家真翻過辭海呢。
這種根據約定俗成而改變某個字的讀音其實很常見,比如戛納(Cannes),我們約定的讀音包括央視都讀成(gā nà),然而“戛”其實是沒有gā 音的,
最早報道的記者借鑒香港的譯法并以為嘎與戛同音,所以寫成戛納,現在已經約定這樣讀,語言本來就是在更新的,以致2012年7月出版的第6版《現代漢語詞典》第414頁,特別注明:戛納(Gānà),法國地名。